促施壓各國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全球200動團聯名致信國際組織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近年來,不斷有源於人類不當對待動物的新興疾病爆發,隨著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擴散全球,多國濫捕、濫用、濫食野生動物的問題,也再次被攤在陽光下。近日全球超過200個致力於生態保育、動物保護的組織及專家,就聯名致信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要求敦促各國政府禁止野生動物交易,以減少未來人類或動物爆發傳染病的風險。

野生動物交易為人類及動物健康帶來莫大的威脅。   取自Asia for Animals Coalition(© Aaron Gokeski

儘管目前武漢肺炎的具體感染傳播途徑還未完全確定,但這一在中國嚴重擴散的疫情,被認爲是源自野生動物、並透過野味市場傳播給人類。雖然中國政府已宣布暫時禁止野生動物交易,並關閉境內所有相關市場,但仍未宣告此措施為永久禁令,此外,在中國之外的許多國家,也依然存在野生動物交易市場。

為此,生而自由基金會(Born Free Foundation)率先發起、全球超過200個組織響應,聯名致信三個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WHO、OIE和UNEP的最高決策者,希望他們能向世界各國的領導者施加壓力,要求各國團結起來實施禁令,永久解決野生動物交易市場問題。兩岸三地參與的組織有: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綠發會)、香港愛護動物協會(HKSPCA)、行動亞洲(ACTAsi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PETA Asia)、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EAST)、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aiwan SPCA)。

這封公開呼籲信由生而自由基金會政策主管瓊斯(Mark Jones)執筆,提及以下要點:

人類活動範圍擴張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受全球人口迅速增長、土地利用和基礎設施發展的變化等因素影響,即使是最偏遠的野生動物棲地,人類進入的機會也已提高,再加上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都市化程度提高及市場需求的變化,導致活體野生動物市場迅速擴展及商業化,增加了對全球人類和動物健康的風險,不只犧牲動物福利,也使生物多樣性面臨無法永續的壓力。

過往涉及野生動物市場的疫情

2002至2003年,在全球17個國家導致超過8,000人感染、近800人死亡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被認為是透過中國市場普遍販售的野生哺乳動物傳播;非洲中西部的伊波拉病毒(Ebola),同樣被認爲源於蝙蝠,再透過靈長類與其他野生哺乳類動物等中間宿主感染人類。

事實上,為了維護大眾健康而取締野生動物交易市場有先例可循,2005年歐盟禁止輸入從野外捕獲的大多數鳥類,就是為了降低禽流感病毒的傳入風險。

野生動物交易的類型

除了將野生動物宰殺食用的「野味」交易外,動物被捕捉來供應異域寵物市場、觀光需求的活體交易,同樣帶來了公共健康與安全的風險,此外。此外,200多個團體也呼籲,要減少這類商業需求,除了直接被從野外捕捉的動物,人工圈養繁殖的野生動物也必須被考量。

近代有許多新興傳染病被認為源於人類不當對待動物。   取自Asia for Animals Coalition(© Aaron Gokeski

信件指出,處理由市場帶動的野生動物交易,以及對野生動物活體或產製品的需求,是一項巨大的社會、文化與經濟挑戰,但瓊斯同時也援引「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2019年發佈的《全球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評估報告》(the Global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表示「為了公共利益,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應能被克服」,200多個組織聯合表示,如果各國政府不果斷處理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的問題,未來同樣可能導致如此前疫情的緊急狀況,讓全球面臨及大的威脅。

▶信件全文:英文版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

.延伸閱讀:環境資訊中心《國際級報告:人類的生物多樣性安全網快要撐破,現在改變還來得及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