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疾病爆發 加彭立法禁食穿山甲及蝙蝠肉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近年來,與野生動物有關的新興傳染病疫情頻傳,每一次的疾病爆發,都會讓人們思考與野生動物的界線。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警訊之下,一些國家開始管理野生動物貿易,西非的加彭就在上(3)月底發布命令,禁止民眾獵捕、持有、販售、運輸和食用全國各地所有種類的穿山甲和蝙蝠,對於長期食用這兩種動物的加彭民眾來說,是一項大消息。

加彭政府日前通過一項新法,禁止民眾獵捕、食用所有種類的蝙蝠和穿山甲。   Twitter@LeeWhiteCBE

基於對全球大流行疾病的擔憂,加彭當局已經決定禁止食用和販售蝙蝠和穿山甲肉,儘管目前新冠病毒來源仍屬未知,但人們一般認為其始於中國市場裡的野生動物肉,加彭森林、海洋、環境和氣候變遷部長懷特(Lee White)本(4)月初在社群網站Twitter上說:「作為預防措施,加彭已經簽署了一項法律,禁止蝙蝠和穿山甲貿易。」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一直有輿論謠傳病毒是人工製造,但這個論點至今沒有能登上國際學術期刊的研究可證實,隨著各種分析新冠病毒基因組研究的發表,此陰謀論已被學界否定,《BBC》報導,國際期刊《自然》(Nature)3月刊登了一份多國專家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認定病毒「不可能是人工製造」,但要花更多時間研究,才能知道病毒天然演化的路徑。而與病毒有關的動物,目前科學界主流認為是蝙蝠和穿山甲。

加彭當局在3月31日發布命令,禁止民眾狩獵、捕獲、持有、販售、運輸和食用全國各地所有種類的穿山甲和蝙蝠,這項決定就是援引自《自然》期刊上的另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認為,穿山甲應被視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從濕市場(直接將肉品或活體動物展示販售的傳統市場,人們可能在其中接觸到不同動物的血液)移除,以防止人畜共通疾病的傳播。此外,在此之前,多項研究表示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

懷特告訴《法新社》(AFP):「當我們的國家受到伊波拉病毒的影響時,當局也做出了類似的決定——禁止食用靈長類動物。」穿山甲極度瀕危,長期以來受到國際貿易禁令保護,在禁食令頒布前,根據加彭法律,穿山甲只能在同一個社區成員之間交易、用於符合當地習俗的用途,例如食用,但因為穿山甲鱗片的高經濟價值,將穿山甲賣給中國買家的非法交易,在加彭首都自由市(Libreville)的市場不斷發生。

今(2020)年3月,在自由市市場販售的穿山甲和其他叢林肉。   取自Newsweek

在中非及西非許多國家,叢林肉(野生動物肉)是非常普遍的肉食來源,2018年發表在《非洲生態學雜誌》(African Journal of Ecology)的一項研究,就突顯了穿山甲在加彭的受歡迎程度,研究人員比較了鄉村地區在2002年、2003年和2014年的叢林肉銷售和貿易鏈,發現穿山甲是2014年需求最大的物種。在自由市市場,巨型穿山甲和樹棲穿山甲的價格在這段時間內上漲了211%和73%,但其中原因指向國際走私的需求增加,而非國內的叢林肉供應。

加彭的森林覆蓋率達88%,狩獵和食用叢林肉長期以來一直是當地的生活方式,不過,在宣布禁令前,加彭對穿山甲的需求就下降了,《法新社》3月中的報導指出,因為疫情帶來的震撼,穿山甲被懷疑是病毒的中間宿主,中國買家在市場上消失了,叢林肉攤販因此失去了一些他們最好的客戶。

中國買家不來 西非穿山甲銷量大降

自新冠肺炎於2019年底爆發以來,人們就食用野生動物和相關市場作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的潛在來源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代理執行秘書穆雷瑪(Elizabeth Maruma Mrema)最近就透過《衛報》(The Guardian),呼籲全球禁止野生動物市場,以防止未來的大流行疾病。不過,穆雷瑪也強調,目前仍有許多低收入的鄉村地區,尤其是在非洲,仰賴野生動物市場生存,關閉市場將影響數百萬人的生計,因此提出禁令的同時也需要有替代方案,否則將導致貿易地下化,「除非我們為這些社區找到替代方案,否則可能存在開啟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危險,這目前已經讓一些物種瀕臨滅絕。」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