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期間印度野生動物盜獵增一倍 多為肉類需求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許多國家在實施封鎖政策以遏止疫情的同時,因為資金枯竭、人員減少、民眾失業等原因,對野生動物的保育也受到了打擊,近日,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的一份新報告就指出,在封鎖期間,印度的野生動物盜獵行為明顯增加,儘管沒有證據表明產品會被儲存起來用於未來的貿易,但因為食用需求和本地貿易而發生的盜獵事件,增加了一倍以上。

印度的野生動物盜獵行為在封鎖期間明顯增加。   取自Times of India(photo shared by WWF, India. Credit: Arijit Mondal)

本週三(6月3日),TRAFFIC發布《COVID-19危機中的印度野生動物:對盜獵和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分析》(Indian wildlife amidst the COVID-19 crisis: An analysis of poaching and illegal wildlife trade)報告,該報告透過媒體報導,對印度在封鎖前六週(2020年2月10日至3月22日)和封鎖六週(2020年3月23日至5月3日)之間的盜獵實例進行了分析,發現盜獵事件從35起上升到了88起,儘管報導率是否因封鎖而變化還不得而知。

這份研究表明,儘管執法機構一直在努力,但在封鎖期內,印度的野生動物族群仍面臨著其他威脅。

報告指出,盜獵行為增加最多的是有蹄類動物,主要是為了牠們的肉,其比例從封鎖前報導的35起中的8起(22%),上升到封鎖期間88起中的39起(44%)。另一組明顯增加的,是小型哺乳類動物的盜獵,包括野兔、豪豬、穿山甲、印度巨松鼠、麝香貓、猴子、斑貓等,儘管一些動物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一直很高,但在封鎖期間,大多數的狩獵活動是為了肉食或本地貿易,在封鎖前和封鎖期之間,這類動物的盜獵事件從6起(17%)上升到了22起(25%)。

有蹄類動物的盜獵數量從8起(封鎖前)上升到了39起(封鎖期間)。   截取自報告

在大型貓科動物中,花豹的盜獵活動在封鎖期間也有所增加,據報導,封鎖期間有9頭花豹被殺害,相比之下,封鎖前的數字是4頭。而封鎖期間,在與盜獵有關的案件中,印度全國各執法機構共逮捕了222人,大大高於封鎖前逮捕的85人。

印度又有野生動物遭私刑!民眾殺害花豹後高舉屍體歡呼

不過,還是有野生動物因封鎖而短暫獲得喘息機會,報告指出,與野生寵物鳥有關的捕捉,在封鎖前和封鎖間從14%下降到了7%,推測是因為封鎖期間缺乏運輸管道且市場封閉。而像印度孔雀這樣較大的鳥類,或像灰鷓鴣這樣的野鳥,則在封鎖期間成為了目標,同樣是因為牠們的肉。

TRAFFIC印度辦事處負責人Saket Badola博士:「通報的盜獵案件增加了一倍以上,主要是有蹄類和小型野生動物的肉類需求,無疑給野生動物執法機構增加了負擔。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充分、及時地為這些機構提供支持,好讓他們可以控制局勢。」

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度分會(WWF-India)執行長Ravi Singh補充表示:「如果對有蹄類和小型野生動物的盜獵仍不受控制,將會耗盡老虎和花豹等大型貓科動物的獵物基礎,並導致生態系統的枯竭。而這反過來將導致人獸衝突的增加,並破壞印度在野生動物保育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