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食品靠老鼠驗證?! 關節保健新草案允許動物實驗 動團批食藥署落後

記者 李娉婷/報導

隨著科技進步,許多動物實驗早已不再必要,先進國家也紛紛將動物實驗的替代、減量、精緻化視為發展主流,然而,台灣食藥署卻反其道而行,在月前預告的「健康食品之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草案中,允許廠商選擇以動物實驗進行評估,對此,動保團體在今(27)日召開記者會,對草案提出挑戰與質疑,並要求衛福部應立即檢討現行13種健康食品保健功效評估方法,將所有動物實驗刪除!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及立法委員林淑芬今(27)日召開記者會,要求食藥署刪除關節保健食品草案接受以動物實驗評估功效的做法。   李娉婷/攝

目前台灣健康食品可以宣稱的保健功效項目共有13項,5月27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預告訂定「健康食品之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草案,擬增設具有關節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然而細看草案,卻仍允許廠商在「人體食用研究」和「動物實驗」之間擇一進行,驗證受試產品的關節保健功效。

2018年時,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會)就曾針對健康食品功效評估方法的動物實驗提出質疑,要求衛福部逐項檢討,廢除各項不當的動物實驗模式,改以人體實證科學數據來驗證產品功效性。當時,衛服部回應表示將朝實驗動物3R(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減量、Refinement精緻化)的精神邁進,近日也有了具體行動,準備針對刪除「健康食品之抗疲勞功能評估方法」中的動物實驗舉辦說明會。

然而,主管機關在緩慢「逐步改善」舊方法的同時,新項目的預告卻又再次讓廠商人體、動物二選一,引起動保團體的反彈,今日是「健康食品之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草案預告評論期的最後一日,為此,動社會與立法委員林淑芬召開記者會,提出挑戰與質疑,要求衛福部刪除關節保健食品草案及過往13種保健食品功效評估方法中的動物實驗。

動社會指出多項人與草案中使用的實驗大鼠不同之處。   李娉婷/攝

動社會研究員饒心儀表示,大鼠極少自然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就算動物接受藥物注射或手術操作,根據文獻,還需要等待10週,大鼠才會出現關節炎症狀結果,衛福部公布的草案也指出,實驗大鼠在接受手術操作後,需2-6週時間,才會發展出早期的關節炎症狀,但草案的動物試驗設計,卻是在大鼠接受操作後的「隔天」就開始接受餵食受試的保健食品,動物根本還沒有被逼出關節炎症狀,動社會質疑,此時大鼠的疼痛與活動不便,究竟是來自手術或藥物注射操作,還是實驗要模擬的退化性關節炎症狀?

食藥署草案中允許廠商進行的其中一種手術:大鼠關節十字韌帶切開手術。研究人員須以手術方式切斷大鼠右後肢的韌帶,造成關節損傷,進而引發關節炎症狀。   相關手術截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此外,動社會指出,草案允許廠商使用的大鼠(關節炎模式)雙足平衡測試、大鼠膝關節組織分析、大鼠膝關節寬度測量三項動物實驗,已經全都有替代方式,且於人體試驗階段並不困難,甚至更準確;大鼠在手術或藥物注射後,誘發的病理生理學及創傷後關節炎的病理機制完全不同,各有不同對應的功效試驗,但草案提供五種手術及藥物注射方法,允許廠商擇一製造關節炎動物模式的方式,也規範不清,嚴重違反動物福利、浪費生命。

立法委員林淑芬則指出,台灣接受動物實驗作為獨立證據的方式,相當缺乏備國際競爭力,要求保健食品功效評估方法廢除動物實驗,不僅是為了動物福利,更是為了保障消費者、促進產業升級,「台灣的健康食品產值每年絕對上達千億元以上,但這些健康食品能夠做外銷嗎?如果按照我們的健康食品所要求的動物實驗等級,要賣到歐美去是很困難的。」

動社會研究員饒心儀表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及歐美有關食品的「保健宣稱」(Health claims)都規範健康食品功效性必須以「人體試驗為主,動物試驗不能作為獨立證據」。   李娉婷/攝

動社會研究員饒心儀表示,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及歐美有關食品的「保健宣稱」(Health claims)都規範健康食品功效性必須以「人體試驗為主,動物試驗不能作為獨立證據」。   李娉婷/攝

林淑芬表示,現行13項可以宣稱保健功效的項目中,有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免疫調節、促進鐵吸收、牙齒保健等,從人體試驗的可行性來講,並不會有問題或障礙,要求做人體實驗而不是動物實驗,是再合理不過的要求,對於衛福部仍接受有效性測試以動物實驗操作的作法,她質疑:「台灣為什麼要這麼落後?」

事實上,上週五(24日),國際動保團體善待動物組織(PETA)和台灣動物友善協會(KiTA)才將來自台灣約5000位民眾參與、加上來自其他數十個國家總計近10萬民眾連署的聲明交給食藥署,KiTA指出,草案建議的人體食用研究已通過安全性評估,證據力最強,也是較好的審查標準,食藥署放水讓廠商能在「人體食用研究」和「動物實驗」之間二選一,無疑是變相圖利廠商,讓廠商能夠「依法」選擇成本低的動物實驗。

上週五,動保團體台灣動物友善協會(KiTA)前往食藥署陳情。   KiTA/提供

此外,食藥署雖然在2018年時曾表示已提醒和鼓勵廠商進行人體研究」,但兩年過後的現在,「小綠人」標章還是有高達七成產品僅經動物實驗而未經人體研究實證,KiTA直言,「小綠人」應正名為「小綠鼠」標章。

記者會最後,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回應表示,目前「健康食品之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仍在草案階段,動團的意見他們都收到了,而今日剛好是預告評論期的最後一日,在這期間收集到的意見,他們都會統整作為未來政策走向的參考;對於刪除現行評估方法中動物實驗的呼籲,林金富則說明,刪除抗疲勞健康食品的動物模式只是一個開始,食藥署下一步預計著手修正的是輔助調節血壓功能,他們會逐一進行,持續精進具科學、確實可執行的實驗模式。

此外,副署長林金富也再次強調,健康食品不可宣稱療效,只能講其功效,呼籲患者若有相關問題,還是需要就醫治療。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健康食品之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預告草案意見報告完整版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