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時代將來臨? 環團研究:50年來動物數量平均下降68%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指出,森林的大規模開發是動物族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圖片來源/WWF

近年來,各種研究都顯示,人類正在將地球環境推向崩潰邊緣,動物族群數量下降、滅絕動物增加,讓許多科學家相當憂心。近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報告顯示,在不到50年的時間內,全球野生動物數量竟銳減了三分之二以上,此種「災難性下降趨勢」完全沒有減緩跡象,自然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滅絕時代」。

綜合外媒報導,此份報告由WWF和倫敦動物學會(ZSL)共同研究撰寫,他們每兩年就會推出《生活星球報告》。甫推出的《2020年生活星球報告》追蹤全球4392種脊椎動物、20,811個族群數據,是目前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最全面的評估之一,由來自世界各地的134名專家共同編制。

被監測的物種包括熊貓、北極熊等備受矚目的瀕危動物,以及鮮為人知的兩棲動物和魚類,報告中指出,1970年至2016年期間,全球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驟減了68%。在兩年前的報告中,這個數字僅有60%,顯示動物數量減少的速度正不停加快,WWF執行長譚雅(Tanya Steele)感嘆:「隨著人類砍伐森林、過度捕撈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正在經歷『自由落體』式的下降。」報告還顯示,自2000年起,全球約有1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遭遇水土流失,100萬野生物種面臨滅絕風險,人類每年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噸,上述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兆美元。

集約化農業導致動物族群迅速下降,圖為巴西大規模收穫大豆。圖片來源/Alffoto@ WWF

除此之外,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在數據上呈現驚人下降,脊椎動物野生族群平均下降了94%,該地區的爬行動物、魚類和兩棲類動物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大,肇因於該地的過度開發、棲地破碎化,拉丁美洲的集約化農業恐怕是主因。

領導這項研究的ZSL成員、生物學家羅賓教授(Robin Freeman)表示:「我們已經花了10到20年的時間來討論動物族群下降的問題,但沒有真正地去做任何事情,這讓我感到沮喪和不安。當我們坐在辦公桌前,編制這些統計資料時,我們感到很惶恐,這些數據是真實影響現實生活的,每個數字背後都代表著生物的逝去。」

WWF保護和科學執行主任麥可(Mike Barrett)建議:「食品和農業部門必須立即採取緊急行動,所有指標正迅速往錯誤的方向發展,生物多樣性正在快速地喪失。首先我們必須有法規,讓森林砍伐直接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這是至關重要的。」

ZSL的自然保護主任安德魯(Andrew Terry)則強調,如此大幅度的野生動物數量下降是人類活動對自然世界造成破壞的明確證據,他說:「假使不採取任何措施,那麼野生動物數量無疑地會繼續下降,牠們將面臨滅絕,並威脅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完整性。」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