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首揭過漁真相 鯊魚魟魚族群全球衰退 半世紀以來減70%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姜唯/編譯;林大利/審校

英國獨立報報導,根據26日發表在《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1970年至2018年間,鯊魚和魟魚的數量減少了70%以上,面臨滅絕威脅,主因是捕撈壓力大幅增加。

同一時期捕撈壓力——也就是被捕撈的鯊魚和魟魚數量相較於全球總數的比例——增加了18倍。

極度瀕危級的長鰭真鯊和與鯊魚共生的舟鰤。照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3.0)

鯊魚、魟魚數量驟減 主因在於過度捕撈

該研究發現,31種鯊魚和魟魚物種中,有24種屬於受脅物種,許多甚至判定為「極度瀕危級(CR)」,包括長鰭真鯊(Oceanic Whitetip Shark,學名:Carcharhinus longimanus)、路易氏雙髻鯊(Scalloped Hammerhead,學名:Sphyrna lewini)和無溝雙髻鯊(Great Hammerhead,學名:Sphyrna mokarran)。

研究結果顯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最大生態系統中的鯊魚族群數量,以驚人幅度持續下降,這些物種的滅絕風險前所未有地增加」。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通訊作者帕庫雷博士(Nathan Pacoureau)指出,儘管其他因素(包括人為干擾和氣候變遷)也影響了這些動物的數量,但導致數量驟減的單一最大因素還是過度捕撈,這也是海洋物種最主要的滅絕風險來源。

雖然過去有許多研究計算過區域性的鯊魚族群,這是第一個評估個別鯊魚物種全球衰退狀況的研究。

帕庫雷博士說,這項分析為瞭解海洋狀況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該研究團隊呼籲各國政府「在耗竭鯊魚族群到無法挽回的境界」前,「實施捕撈限制或禁止捕撈鯊魚或魟魚」。

捕撈高峰期間 每年有2億條鯊魚被殺

魟魚的魚鰓常被用來燉湯或入傳統中藥,鯊魚則常因為肉、鰭、鰓板和肝油而被捕撈。研究顯示,在2000年代初期的過度捕撈高峰期間,每年有6300萬~2.73億條鯊魚被殺死。

帕庫雷說:「為避免族群瓦解,生態系功能受損並促進物種復育,迫切需要嚴格的禁令和以科學為基礎的的預防性捕撈限額。」

除了過度捕撈外,鯊魚的低繁殖率也使牠們特別容易滅絕。

帕庫雷說:「相對捕魚壓力顯著增加,反映在不同物種、不同體型和世代,族群下降速度和程度卻整體來說相當一致。這些物種生長緩慢、產量低,完全趕不上巨大的捕撈壓力。」

「我們發現,儘管鯊魚跟陸地的距離比大多數海洋物種都要遠,卻特別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帕庫雷說。

2020年11月,歐盟和美國阻擋了英國和加拿大對瀕臨滅絕的尖吻鯖鯊(Shortfin Mako,學名:Isurus oxyrinchus)所做的保護措施。根據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自18世紀以來,由於捕撈的關係,其數量已經減少99.9%。

參考資料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