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捕、虐殺、食用 移除外來入侵種亂象多 動團籲制定規範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被弓箭射穿、遭五花大綁、嘴巴被塞入鞭炮點燃、變成風味料理⋯⋯這些,都是被作為寵物引入台灣的綠鬣蜥,在竄逃野外大量繁殖成為「外來入侵種」後的下場。

為了維護生態環境,政府鼓勵民間協助「移除」外來入侵種動物,卻對此毫無規範,導致許多動物遭到虐殺,為此,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3)日與立法委員林淑芬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應盡速制定「外來入侵種動物移除規範」,明定人道移除方式,並嚴禁移除動物再進入皮、肉等商業利用,以免形成產業鏈,讓移除永無止盡。

政府多年來編列預算移除綠鬣蜥,卻未制定外來入侵種動物移除人道規範。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外來入侵種動物的移除,是許多國家正面臨的難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近幾年就特別呼籲各國政府,應制定「外來種動物進口審查與規範」與「外來入侵種動物移除規範」,同時提醒不論政府或媒體皆不應帶頭將「外來入侵種」妖魔化,影響民眾不當對待,甚至以錯誤方式虐殺或食用,造成人畜共通疾病傳播的風險。

以上這些應該做的,在台灣目前都沒有做;而不該做的,卻時常在發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外來種也是動物,因維護生態環境所需的移除手段,不等於可以虐待、虐殺,該組織公布了各種移除外來入侵種動物的亂象,並提出訴求,要求中央主管機關正視。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當林務局認定動物為外來入侵種應移除,並補助各縣市政府執行移除工作時,卻沒有制訂任何作業及行為規範,捕捉移除人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捕捉工具、動物運送與安樂死方式以及應避免的行為,全都是空白;地方政府更是常以金錢或物品鼓勵「素人」參與外來種動物移除,美其名增加移除速度,實則便宜行事,導致亂象叢生。

舉例來說,嘉義縣政府2017年時鼓勵民眾捕捉沙氏變色蜥,以每隻可兌換5元作為獎勵,引起許多村莊全體動員捕捉,97萬1千元的獎勵金額度一天就被申請完畢,甚至還傳出有民眾飼養繁殖再送申請獎勵的狀況。此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送來的蜥蜴究竟是外來入侵種還是誤抓本土蜥蜴,也無人把關。

而外來種動物移除政策始終缺乏人道捕捉、安樂死等規範,也讓許多動物因此遭受不當對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綠鬣蜥為例,表示坊間的捕捉方式有使用彈弓、釣竿等,捕捉後常見綠鬣蜥的嘴部及四肢被膠帶綑綁,綑綁持續時間無從得知,最近甚至出現了民眾將綠鬣蜥綑綁後,在其口中點燃鞭炮,炸死動物的虐待行為,影像傳遍網路,卻不見主管機關制止。

綠鬣蜥遭到虐待、戲謔的情況層出不窮,卻不見主管機關制止。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美國獸醫協會(AVMA)在《動物安樂死指引》(Guidelines for the Euthanasia of Animals: 2020 Edition)強調,所有進行物種移除的機構應嚴格控管執行過程,應對移除動物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包含了解動物行為,捕捉與保定方式,以避免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也減少人員受傷風險。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澳洲、歐盟及美國佛羅里達州在制定外來種動物移除政策時,也提供了移除的人道行為規範或建議,反觀台灣政府卻放任民眾亂捕亂抓。

除了不當的捕捉和致死方式,部分外來入侵種動物甚至被人抓來食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綠鬣蜥、埃及聖䴉、斑腿樹蛙等野化族群都有寄生蟲問題,若放任民眾任意宰殺食用,甚至發展成為風味餐點、皮製品,不僅對公共衛生不利,也有疫病傳播的風險,在全球面對新冠肺炎巨大挑戰之際,這點更應該被嚴格正視。此外,若外來入侵種動物的肉用、皮用發展為新型產業,讓移除有利可圖,也可能衍生不當繁殖問題,導致越抓越多。

民眾在網路上販售各種綠鬣蜥肉品。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在外來種動物已經逸出造成生態問題的情況下,移除雖為必要之惡,但問題歸根究柢,仍在於政府應該制定更嚴格的源頭管理政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林務局曾統計輸入台灣的外來動物高達5,101種,在商業炒作下,多數動物都可進入「寵物」市場,但行政部門針對各種活體動物的輸入來源管理卻權責不清、相互推諉。

針對動保團體提出的多項問題,立法委員林淑芬督促農委會、漁業署、林務局等相關單位,應盡速訂定「移除外來入侵種動物規範」,建立移除過程的人道準則和屍體處置規定,辦理執行人員專業訓練;定期公開外來入侵種動物人道移除計畫的執行報告,定期辦理外來種防治的生態教育和動物福利教育;並調查捕捉外來種動物的虐待行為,依《動物保護法》規定查處,以避免任意虐待動物歪風漸長。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