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有罪惡感卻吃更多?美研究:消費者在乎動物福利 肉品消費卻增加

一篇美國研究指出,儘管消費者在乎動物福利,美國的肉品消費卻不減反增。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記者 吳昱賢/報導


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動物福利,植物性替代品的出現,許多人都普遍認為世界正迎來一個「蔬食」的新時代。不過近期一篇美國研究卻指出,儘管多數人對於吃肉感到內疚,但肉品消費量不減反增,人們普遍用「肉類的營養價值較高」來說服自己。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美國植物性食品協會(PBFA)統計,去(2020)年植物性產品銷售額增長了27%,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嘗試植物性產品,然而,美國消費者的肉類消費量卻也增加了。根據美國「共和黨國際事務協會」(IRI)統計,美國肉類銷售額達去年達到歷史新高,高達 825億美元,有98.4%美國家庭都購買了肉類。最近一篇發表在《消費者心理學》(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期刊的研究,揭開了這種情況背後的心理現象。

研究主要作者、市場行銷學助理教授Sunyee Yoon指出:「吃肉在多數文化中根深蒂固。我們的研究表明,當面臨動物受苦的道德問題時,多數人會以『強調肉類健康益處』來為自己辯護。」

Yoon和管理學院研究員Danny Kim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調查了1500名消費者和各種肉類選擇,包括雞肉、牛肉和豬肉。在實驗中,他們讓消費者重新思考動物的情感、與人類的相近特徵,藉此激發人們的內疚感,他們還製作了一隻豬喊著「我是我,不是肉!」口號的畫面。

接著,消費者必須在2種菜餚之間做選擇──健康烤雞和炸雞塊,或是豐盛烤蔬菜與燒焦炒菜。研究人員分析後發現,只有少部分的人表示自己堅決關注動物福利,他們也確實選擇了蔬食;然而,多數消費者選擇了健康烤雞,而不是更美味、不健康的選擇(炸雞塊),藉此減少他們的負惡感。

不過當研究人員告訴人們肉類生產商擁有「動物福利認證」時,消費者不再覺得有必要為他們的選擇辯護。Yoon解釋:「研究表明,當我們的道德標準和自我的欲望發生衝突時,我們的自我利益往往獲勝。正如我們所發現的,當人們對動物福利問題感到內疚時,他們不會減少或不吃肉,相反地他們會選擇相對健康的肉食來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Yoon認為,這項研究對於倡議動物福利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她說:「如果要有效讓人們減少肉食,我們應該要強調動物的感受來讓人們感到內疚。除此之外,肉類富含營養價值的流行觀念也需要被打破。」

這樣的結果與統計與人們普遍認為「蔬食人口增加」的印象背道而馳。推廣素食的美國媒體《Vegworld》指出,整體蔬食人口確實有增加,但同時肉食者購買的肉品也越來越多,象徵著美國的「素食落差」越來越大。他們解釋,素食群體大多為年輕人、女性與白領階級,而55歲以上老年人、藍領階級則大多偏好肉食。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