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無尾熊? 澳洲研發臉部辨識 改善生物廊道

記者 吳昱賢/報導

澳洲有研究團隊打算打造臉部辨識系統,改善現有的生物廊道。圖片來源/griffith.



近年來因人類過度開發、森林大火頻傳,澳洲無尾熊棲息地出現破碎化情形。無尾熊在橫跨破碎化棲息地時,相當容易發生意外,根據澳洲政府統計,每年約有300多隻無尾熊發生車禍。對此,澳洲有研究人員正在研發無尾熊的「臉部辨識」系統,藉此追蹤牠們的活動路線,希望依照數據改善現有的生物廊道,設法降低路殺的發生率。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澳洲政府統計1997-2018年間的資料,平均每年有356隻無尾熊因與車輛碰撞而進入動物醫院,降低無尾熊的傷亡成為無尾熊保育的首要任務。當出現破碎化棲息地時,政府會透過建設生物廊道來連接零散的棲息地,藉此減少動物交通事故的發生,但動物的實際使用狀況卻需要長時間的人工監測。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澳洲葛瑞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正在昆士蘭州(Queensland)嘗試以人工智慧辨識無尾熊,並且追蹤其活動,藉此作為生物廊道的改善依據。目前該計畫受到昆士蘭州政府環境與科學部(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Science)的支持,總共撥款9萬澳幣(約6.9萬美元)協助研究團隊進行2年試點。

計畫主持人、澳洲葛瑞菲斯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周俊(Jun Zhou,音譯)表示,這項研究主要是透過人工智慧來辨識無尾熊,並且預測無尾熊過馬路的行為模式,預計在2021年7月前會在紅土市議會周遭(Redland City)安裝20台監視器。他解釋:「我們藉此分析有多少無尾熊會使用設置在地下或地上的生物廊道。過去我們雖然安裝了監視器,但都要透過人工檢查來確定使用的動物和時間。而現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我們能夠使用人工智慧來區別不同的無尾熊個體,同時也能分辨哪幾隻無尾熊正在使用廊道。」

不過要研發出這樣的人工智慧並不容易,周俊也坦言:「這其實很有挑戰性,但我們正在和野生動物保育組織合作,讓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行。」研究小組目前與多個保育組織合作,包含無尾熊行動小組(Koala Action Group)、雛菊山無尾熊中心(Daisy Hill Koala Centre)、莫吉爾無尾熊康復中心(Moggill Koala Rehabilitation Centre)和庫蘭賓野生動物保護區(Currumbin Wildlife Sanctuary)。

周俊指出,研究團隊已經前往這些組織進行拍攝跟調查,根據無尾熊的外觀和動作訓練人工智慧,透過機器學習讓人工智慧得以區分不同的無尾熊個體。他解釋了實際的運作模式,他說:「每一個設備都會有一個監視器、一個運動感測器、一個無線/移動網路模組和一個太陽能電池板,並且安裝在道路交叉口附近。監視器會即時偵測並捕捉無尾熊的動態影像,並將影像傳輸到葛瑞菲斯大學的一個伺服器。伺服器內的人工智慧則會進行自動檢測和識別。」

周俊表示,研究團隊希望能妥善運用這些資料,深入瞭解無尾熊使用生物廊道的情況,並將改善建議回報給政府、地方議會和相關交通部門,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保護數量漸少的無尾熊。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