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龍蝦也能探測低頻聲波 專家憂:風力發電機恐造成影響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一份美國研究發現,龍蝦能夠探測低頻聲波。圖片來源/GettyImage

科學家們都知道海洋哺乳類和魚類用聲波進行交流,不過對於海洋無脊椎動物的溝通模式卻理解較少。近期一篇美國研究發現,龍蝦可以探測到低頻聲波,而人為噪音也會影響龍蝦,打破人們對於無脊椎動物的認知。研究作者也擔心,美國龍蝦(Homarus americanus)主要棲地緬因州(Maine)將興建的風力發電廠將會影響龍蝦族群。

綜合外媒報導,這份題為「美國龍蝦的聲波檢測」的論文發表在《實驗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由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簡稱WHOI)的博士後研究員Youenn Jézéquel主導研究,實驗發現龍蝦具有探測低頻聲波的能力。

 
研究團隊使用16隻成年龍蝦進行實驗,他們將龍蝦懸掛在一個不透明的塑膠罐中,用水下播放器放不同頻率的聲波,並利用聽覺誘發電位(AEP)方法證明美洲龍蝦的聲波探測能力。透過在龍蝦大腦附近放置電極,研究人員能夠觀察龍蝦神經元對聲波的反應,Jézéquel解釋:「我們發現,龍蝦探測聲波的頻率與牠們發出的嗡嗡聲的頻率重疊,這代表著龍蝦在從事重要行為時能夠用這些嗡嗡聲進行交流,例如雄性龍蝦在求偶時的挑釁行為。」

Jézéquel表示:「雖然我們的研究發現只讓我們粗略地理解龍蝦的聲波探測能力,但人們應該開始關注人為噪音對龍蝦的影響。人為噪音和龍蝦能夠探測的頻率重疊,大概在100至200赫茲。」基於這項發現,Jézéquel也擔心美國龍蝦最大棲地緬因州即將興建的沿海風力發電場將會對龍蝦造成影響,他解釋:「風力發電的噪音評估相當重要,因為它在水下發出的噪音強度極高。」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數據,每年美國龍蝦的商業登陸價值超過6.285億美元,其中有80%來自於緬因州。為了讓海洋生態永續發展,緬因州還制定了一系列永續政策,包含嚴格發放捕撈許可證、制定可捕撈時間、陷阱使用數量,連捕撈的龍蝦大小也有嚴格規範。此外,過大、過小、抱卵的龍蝦都須立即釋放。然而,即將興建的風力發電廠可能讓緬因州漁民引以為傲的永續產業無法持續。Jézéquel說:「我們當然希望人為噪音不會對龍蝦的生命週期產生太大影響。然而,我們已經發現了龍蝦能夠探測低頻聲波,考慮低頻聲波對海洋哺乳類的傷害,我們真的很擔憂緬因州龍蝦的未來。」

Jézéquel表示,他未來將會繼續研究船隻、打樁機發出的噪音,及它們對於龍蝦的影響,他說:「我們需要可再生能源,但我不希望影響海洋生物。評估噪音對龍蝦的影響非常重要,我希望能將這些結果告訴漁民、政治家和其他人,減少可能造成的傷害。」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