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鯨豚安樂死報告 僅有兩國繳交 紐西蘭研究籲:報告將有助保育工作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一篇紐西蘭研究發現,全球只有紐西蘭和英國繳交擱淺鯨豚的安樂死報告。圖片來源/Animal


隨著氣候變遷、人為干擾,全球各地的鯨豚擱淺事件越來越頻繁,若鯨豚在岸邊擱淺過久,人們也只能不得已將牠們安樂死,不過安樂死的執行情況卻相當不透明。近期一份紐西蘭研究發現,僅有紐西蘭、英國繳交安樂死擱淺鯨豚的數據,導致人們對於鯨豚擱淺的原因、死亡狀況等情況的理解相當有限。研究作者呼籲,各國應該繳交相關報告,藉此改善鯨豚保育工作。

綜合外媒報導,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簡稱IWC)是1946年成立的跨國組織,為了維護鯨群的數量和捕鯨產業的永續發展而成立,目前有88個會員國。長期以來IWC監督並評估各國的捕鯨情況,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含劃設保護區、規定捕獲大小、禁止特定季節捕鯨等。2013年,IWC制定了海洋哺乳類動物(通常為鯨豚)的安樂死指引,並呼籲會員國依此方式進行,然而IWC沒有強制力,各個會員國也未照規定繳交安樂死的相關報告。

延伸閱讀:日本將重啟商業捕鯨 不惜退出國際捕鯨協會

最近發表在《動物》(Animal)期刊上的一篇研究就揭露了全球嚴重缺乏擱淺鯨豚動物安樂死的資料。研究團隊來自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他們評估了各國向IWC繳交的國家與國際資料,結果發現從2007年以來,鯨豚安樂死的報告屈指可數,多數資料皆來自紐西蘭和英國,其中更只有紐西蘭獲得IWC認可。

研究第一作者、梅西大學鯨豚生態學研究小組博士Rebecca Boys強調蒐集這類資料的重要性。她指出,由於人類在海洋環境中的活動不斷升級,海洋哺乳類動物擱淺的情況也可能越來越普遍,她解釋:「我們需要評估海洋哺乳類動物安樂死的方法和效果,才能確保我們安樂死的正當性,確定這麼做真的符合動物福利。」Rebecca表示:「關於安樂死的福利資料非常有限,死亡前的時間、為什麼擱淺、這些資料都很重要。」

目前常見的兩種安樂死方法是化學安樂死和槍擊,但即便是紐西蘭和英國也未提供具體細節。儘管鯨豚擱淺原因各不相同,但梅西大學鯨豚生態學研究小組過去研究發現,氣候變遷、人類干擾是擱淺頻率增加的主因。IWC執行秘書Rebecca Lent博士對此表示:「像許多議題一樣,收集資料是增加理解和改進應對措施的關鍵,我們認同梅西大學的最新研究。」

鯨豚生態學研究小組的研究主任Karen Stockin教授則認為:「紐西蘭的擱淺行動不用改變,但我們需要評估那些將被送回水中鯨豚的福利和健康狀況,以及我們如何確定人類干預的有效性,無論是救援還是安樂死對動物都會造成巨大影響。」研究共同作者、梅西大學的動物福利專家Isabella Clegg也強調,海洋哺乳類動物的福利評估將有利於保育工作,各國應該提供相關數據,讓全球的科學家得以共同為鯨豚保育努力。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