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第一次野生動物普查結果出爐 確定5物種極度瀕危 為保育工作奠基礎

記者 李娉婷/報導

為了完善保育政策,今(2021)年4到7月,肯亞進行了第一次全國野生動物普查,近日肯亞政府公布調查結果,帶來了一些好消息和壞消息,調查顯示,該國的大象在七年內增加了12%,顯示反盜獵工作的成功,不過,肯亞的人口不斷增加,也為野生動物帶來了威脅,農業、公路和鐵路建設等人類活動,已經影響了一些地區的動物分布。

肯亞第一次全國野生動物普查結果出爐,該國的黑犀牛只剩下897隻,保育狀態為極度瀕危。   取自Reuters

這份報告統計了30種動物的數量,範圍涵蓋肯亞近59%的土地,報告指出,肯亞共有36,280隻大象,比2014年的32,214隻增加了12%,該年是肯亞大象盜獵活動最猖獗的一年,而如今大象數量的成長,顯示政府為遏止大象盜獵所做的努力取得了成功。肯亞的長頸鹿數量也從2019年的約23,000隻,增加到2021 年的約34,240隻,三年內成長了49%,不過,部分原因是因為北部的網紋長頸鹿數據大幅更新,2019年該地區使用的數據其實來自2011年的統計。

肯亞總統Uhuru Kenyatta在發布報告時說:「這項全國共同努力進行的調查,為未來的保育工作和野生動物資源管理提供了必要資訊,讓我們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人獸衝突,並促進永續發展。」儘管肯亞法律要求,保育當局每五年需向肯亞國民大會(National Assembly)提交一次野生動物資源監測報告,但該國過去只有針對單一物種或特定地點的動物進行的零碎調查,從未確定全國的野生動物族群狀況和分佈,普查則為保育工作奠定了基礎,而野生動物資源是肯亞重要的觀光收入來源。

普查結果顯示,肯亞的獅子數量有所增加,但報告沒有提供早年的比較數字。   取自france24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肯亞的主要野生動物景觀面臨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系統不斷變化,牲畜增加、不當放牧、降雨減少和乾旱加劇等挑戰,這可能對某些物種產生負面影響,因為牠們的棲地被侵占,而資源競爭將導致野生動物流離失所。

該調查在保護區內觀察到了許多人為活動,例如牲畜入侵、伐木、生火和定居等,肯亞旅遊部長Najib Balala說:「普查的證據說明了農業、人類定居和基礎設施發展等活動,對野生動物遷徙和空間的損失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但Balala同時表示,肯亞的野生動物漫遊模式的成功,是基於允許野生動物不受阻礙地移動和分佈,因此需要避免將動物隔絕在保護區內,並考慮到不斷增加的人口的需求。

普查也對該國的動物進行了分類,確定了黑犀牛(897隻)、亨氏牛羚(497隻)、馬羚(15隻)、黑馬羚(51隻)、塔那河長尾猴(Tana River mangabey,1,650隻)為極危物種;斑哥羚羊(150隻)、獅子(2,589隻)、大象(36,280隻)、細紋斑馬(2,649隻)、白犀牛(842隻)、林羚(473隻)、非洲野犬(865隻)、獵豹(1,160隻)和努比亞長頸鹿(768隻)為瀕危物種。

報告稱,當局應該特別關注羚羊物種,牠們有些數量已經剩下不到100隻,除非採取緊急行動,否則可能滅絕。Balala說:「這些資訊允許我們對需要干預的範圍制定更好的政策、計畫和評估,以維持或改善我們的國家保育工作。」總統Kenyatta則表示:「(野生動物)是我們的遺產,是我們孩子的遺產,為了完善政策及我們前進時需要採取的行動,能夠知道我們擁有什麼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