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限制人類出門 交通量下降讓鳥類湧入城市

記者 李娉婷/報導

COVID-19疫情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連帶改變了許多動物的行為,根據一項近日發表的新研究,去年疫情大流行期間對旅行和社交活動的限制,為許多人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混亂,但如果你是一隻鳥,這會是段相當舒適的時期。研究發現,去年封城期間,北美有80%受到研究的鳥類分布發生了變化,其中大多數物種的數量在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增加了!

紐約市中央公園的雄性黑頂白頰林鶯(Blackpoll warbler)。   取自The Guardian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這項發表於《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發現,在北美地區,由於交通量突然下降,城市及其周邊異常安靜,讓鳥類數量變得相當豐富,森鶯科(也稱為林鶯科)鳥類和本土麻雀轉移到了城市的核心地帶,機場附近看到紅喉北蜂鳥的可能性是以前的三倍,白頭海鵰直接表現出了對封城的喜好,大量遷移到人類活動限制最嚴格的地區。

鳥類行為的大部分變化集中在道路上,過往由於空氣污染、噪音或遭汽車撞擊的風險,大多數物種會避開繁忙道路附近的地區,但研究發現,當人們待在家裡,街道變得安靜時,許多物種會搬回這些地區。

研究的共同作者、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保育生物學家Nicola Koper說:「物種如何改變牠們的分佈、封鎖如何讓牠們受益是很明顯的事,如果你查看疫情大流行前的數據,鳥類會避開道路,但這種模式完全消失了。車輛離開後,牠們就不會認為道路危險,這表明交通運輸取代了鳥類,而一旦移走車輛,牠們會再搬回來。」

去年春天新冠病毒席捲全球時,最初的封鎖浪潮帶來了許多動物重新歸來的報導,各種動物出現在過往通常擠滿了人、車輛、飛機或船隻的空間,像是羅馬的噴泉出現鴨子、聖地牙哥街頭的山獅、伊斯坦堡附近的海豚,和在威爾斯街頭遊蕩的山羊等。

不過,這些目擊事件大多屬於趣聞軼事,因此Koper和她的研究人員透過eBird(一個全球性線上鳥類資料庫)系統地分析了志工觀察到的超過430萬隻鳥類的記錄,藉此比對疫情大流行期間,是否實施封鎖措施對鳥類的數量造成的變化。

研究結果表明,鳥類(或許其他動物也是如此)受益於人類活動的暫緩。自1970 年代以來,北美已經失去了30億隻鳥類,佔總數的近30%,棲地喪失、農藥的使用和氣候變遷都是動物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Koper說:「去年人們覺得他們看到了更多的野生動物,很可能真是如此,這確實表明,如果我們改變對景觀的使用方式,我們可以為減少的物種提供更多空間。失去的棲地很難被取代,但我們可以在交通方面做點什麼。

「我從窗戶往外看可以看到樹木和草地,並想著這對鳥類有益,但如果它們就在繁忙的道路旁邊,那就沒有效果了。我們可以做出有利於鳥類以及人類健康和氣候變遷的雙贏選擇。」Koper說道。

港澳渡輪停駛 海洋變安靜 白海豚大量返回香港海域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