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澳無本土熊 民眾仍有熊產品需求 非法貿易量不容小覷

記者 李娉婷/報導

澳洲沒有本土熊類,不過,遺憾的是,卻有很多熊產品在這片土地上被非法交易。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研究了澳洲和紐西蘭對熊身體部位和藥用衍生物的需求,發現2007年到2018年間,執法機構緝獲了近800件走私到兩國的熊產品,來自現存8種熊中的5種──包括北極熊!

澳洲和紐西蘭儘管沒有本土熊類,但這兩國人們對熊產品的需求,也在對其他國家的熊造成威脅。   取自The Canberra Times

這篇發表在《太平洋保育生物學》(Pacific 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的研究由澳洲阿得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監控保育研究協會(Monito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ociety)和野生動植物正義委員會(Wildlife Justice Commission, WJC)共同合作完成,研究人員檢查了檢查了澳洲和紐西蘭兩國對熊產品的需求,發現執法機構在2007年到2018年緝獲了近800件產品。

研究第一作者、阿得雷德大學的Phill Cassey博士表示:「雖然澳洲和紐西蘭都沒有本土熊種,但很明顯,在熊的原生棲地之外,仍然有對熊產品的需求。大部分緝獲的產品來自傳統醫學(traditional medicine),熊膽養殖為全球熊類保育和福利帶來嚴重隱患,不過,也有很多緝獲的產品是狩獵戰利品和熊的身體部位,包括熊牙和熊爪。」

研究共同作者、監控保育研究協會的Chris Shepherd博士說:「這項研究說明了熊身體部位和產品非法貿易的國際性,以及國際間加強打擊這類犯罪的必要性。」研究發現,雖然大部分緝獲的熊產品來自中國和北美,不過參與交易的國家有多達33個,除了南極洲以外各大洲都有分布,有些產品來自野外的熊,有些則是來自養殖機構,像是熊膽養殖場。

「我們對這個結果很驚訝,我認為我們沒有意識到紐西蘭和澳洲在過去十年中創造了多少需求。我們常會將需求和問題與這些物種的原產國想在一起,但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們的研究強調,人們對熊身體部位和產品的需求對熊構成的威脅,不只出現在牠們的原產國,也包括了非分布國的非法貿易。」Cassey說道

隨著國際旅行再次開放,研究人員表示,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來教育人們野生動物貿易對全球熊類族群的威脅,Cassey說:「顯然有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一般指大洋洲的一個地區,包括澳洲、紐西蘭和鄰近的太平洋島嶼)人在參與戰利品貿易,這在亞洲、歐洲和北美造成了大問題。有一些戰利品狩獵受到了監管,但其中大部分是透過非法盜獵完成,這為熊族群帶來了巨大壓力。我們需要提高人們的意識,因為澳大拉西亞的這兩個國家是問題的很大一部分。」

Cassey指出,非法產品來源國的航空公司和生物安全機構也可以發揮影響力,「我們需要查看緝獲品的來源國,那裡的生物安全機構更容易確保這些東西永遠不會登上飛機,而航空公司的部分,我們幾乎看不到足夠的資訊和教育,他們應該阻止人們認為他們可以帶著這些產品登機。」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