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新館落成 穿山甲外型其來有自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在現代,有許多動物園跳脫了「動物博物館」的窠臼,努力打造適合動物生活的圈養環境,並為保育工作做出貢獻。在台灣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的展示空間就結合了自然景觀,讓動物能夠脫離鐵籠的束縛,今(2019)年7月9日,耗時13年、斥資台幣3.9億元打造的「熱帶雨林室內館(穿山甲館)」正式開放,就將建築與水域、植栽融合,打造出仿熱帶雨林的生態場景,而場館的外觀以穿山甲作為意象,更是其來有自,許多人或許不知道,台北市立動物園是全球第一個成功人工哺育穿山甲的單位!

以穿山甲外型為概念設計的「熱帶雨林室內館(穿山甲館)」,你看到穿山甲的身形及尾巴了嗎?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新落成的熱帶雨林室內館又被稱作「穿山甲館」,不是因為裡面專養穿山甲,而是這棟樓高24公尺、面積約1.5公頃的建築外型,是以台灣穿山甲為意象而設計,民眾從鄰近的高速公路經過,遠遠地就可以看見一隻巨型穿山甲盤踞在園區。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這棟仿生展館除了是動物園界的創舉外,也獲得了政府認可的黃金級綠建築證書,在高層空間融合了水域、樹基、樹幹到樹冠層的複合生態系,輔以倒木、樹藤、落葉等自然材質,營造出與特定熱帶雨林一隅相似的場景,讓小型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類及魚類等野生動物自在悠遊其中,展現活動、覓食或繁殖等自然行為。除了可以隨機觀察到不同的動物外,穿山甲館內還有「動物廚房」、「野外工作站」等教育展示空間,讓民眾一窺保育員和研究人員的幕後工作實況,也是一項新體驗。

穿山甲館的整體空間開闊、植栽錯落有致。 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不過,為什麼這棟展館會以穿山甲作為外型?2014年時,台北市立動物園建園100年,LOGO同樣也是由各種動物組成的穿山甲,鍾於這種動物的背後,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呢?沒錯!事實上,在穿山甲保育成果上,台灣是國際間的模範生,全世界共有8種穿山甲,分布在台灣的「台灣穿山甲」是其中一種「中華穿山甲」的亞種,台北市立動物園新聞聯絡人林莉立表示,台灣穿山甲作為本土物種,相當適合用來推廣、喚起民眾的保育意識,此外,台北市立動物園更是全世界第一個人工育幼穿山甲成功的單位!

在野外遭遇危機的動物,被送到救傷單位後,有些能成功獲救,有些往往會令照養人員束手無策,而穿山甲就是特別難照顧的物種之一,林莉立說明,野外的穿山甲主食是螞蟻,但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很難獲得這麼多的蟻窩及適當的營養,而台北市立動物園經過不斷地研究及調整,最終在穿山甲的食糧方面有相當好的成果,此外,還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幫助救傷照養個體育幼的單位。

穿山甲「穿芎」是被救傷而來,評估不適合野放的個體,在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照養下,這隻穿山甲媽媽不只成功存活,還繁衍了下一代,2014年9月30日,穿芎產下了女兒「芎梧」,不過,小芎梧卻不會自己吸母乳,越來越虛弱,只好讓保育員「扛起母職」,插手照顧穿山甲寶寶,而由於全球對於穿山甲的研究不多、穿山甲生性膽小容易感到緊迫等因速,在芎梧之前,全世界還沒有人工哺育穿山甲寶寶且成功長大的紀錄。

由於沒有見過穿山甲媽媽育幼,芎梧也不會帶小孩,牠的寶寶「梧空」的餵養工作同樣是由保育員代理。 台北市立動物園資料照

最後,在過往經驗的累積及保育員的悉心照顧下,小芎梧不只順利長大,甚至又成功的繁殖了下一代!由於芎梧沒看過媽媽帶孩子,牠的寶寶隨後也是由保育員照顧,在過去,穿山甲的救傷個體都很難存活,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金仕謙就曾表示,救傷的穿山甲往往無法活過100天,通常會在幾天或幾個月後突然胃潰瘍、大量腸道出血而死亡,遑論人工育幼成功並再繁衍下一代,而穿芎及芎梧的案例,顯示了台灣在穿山甲照養方面的突破,讓許多國外組織向台灣取經。

延伸閱讀:
世界上最難養活的動物之一,台灣如何救傷穿山甲?
小穿山甲誕生看這裡 全球首次記錄 過程卻令人揪心

插畫:COCO MA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