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宣布重大決策 接受專家建議 開始計畫結束獅子養殖業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南非將做出重大改變!在南非,「獅子養殖」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儘管發展蓬勃,但其對野生動物構成的威脅、圈養場所頻發的動物福利問題,以及其中的道德爭議,也讓南非獅子養殖業備受國際批評,許多組織都在呼籲南非政府終止產業,近日終於有好消息傳來,隨著一份為期兩年的研究報告出爐,南非當局2日宣布採納多數專家建議,計畫結束獅子養殖業。

萬獸之王落難 南非養殖獅子全身長滿疥癬

南非的獅子養殖業自合法化以來爭議不斷,如今政府終於計畫關閉產業。   取自BBC

獅子養殖業2007年在南非合法化,當時,南非政府相信這項做法可以有效消除野生獅子族群的壓力,但數字顯示,獅骨貿易在此後不久開始飆升,成為狩獵圈養獅子的二級市場,人工養殖的獅子數量也在連年增加。根據南非官方估計,該國如今有366個商業用途的獅子養殖設施,圈養約8,000隻獅子;但致力於終止獅子養殖業的組織「血獅」(Blood Lions)表示,事實上南非可能有450個獅子養殖設施,可容納多達12,000隻獅子。

養獅子供狩獵 南非無心管制續發許可證

儘管種種證據顯示人工繁殖的大型貓科動物很難被成功野放,但該產業的支持者宣稱,將養殖獅子野放是一種可行策略,並表示產業可以減緩盜獵,因為如果人工繁殖的獅子能為亞洲的獅骨市場供應需求,那麼野生獅子就不會遭到盜獵。

南非的獅子養殖已經發展出一條龍的產業鏈,在圈養獅子一生的不同階段,都徹底利用剝削動物,除了將成獅提供給「籬內狩獵」(canned hunting,又稱困獵),也有些幼獅會被出租或販售於娛樂目的,讓遊客把牠們當作寵物一樣對待,拍照、餵食、擁抱、一起散步等,有民眾還會付費給這些設施以進行志願服務,並誤以為自己正在為保護獅子做出貢獻。而當幼獅在這些「接觸設施」失去了經濟價值,牠們通常會被賣給籬內狩獵業者,被射殺後還能取骨,進入亞洲的獅骨貿易市場。

南非的幼獅接觸設施中,遊客和小獅子互動,這些小獅子出生後不久就被帶離母親身邊,在接觸設施中娛樂人類。   截取自Reuters

「真正的獅子王在野外」動團呼籲拒絕餵食幼獅活動
撫摸幼獅騙取愛心 動畫揭籬內狩獵的殘酷真相

獅子養殖業始終具有高度爭議性,南非議會的環境事務委員會終於在2018年8月採取行動,召開為期兩天的「南非的狩獵用獅子養殖:危害或促進國家保護形象」研討會,最終提出報告要求管理單位針對獅子養殖場議題重新檢視法律、發起新政策,並需對全國的養殖設施進行調查,確定設施是否合法。2019年10月,南非環境、林業和漁業部部長克里西(Barbara Creecy)任命了一個專家小組,對獅子、大象、花豹和犀牛的管理、繁殖、狩獵、貿易、處理相關政策、法律和做法展開審查。

5月2日,南非政府公布了該份野生動物管理報告,近600頁的報告中,由26人組成的專家小組提出了多項建議,並指出獅子養殖業不利於保育,對野生獅子造成了危害,且有損害南非旅遊業的風險,除了結束產業外,專家小組還建議立刻停止獅子衍生物(如骨頭)的貿易。

而南非當局現在決定接受專家意見,克里西表示,環境、林業和漁業部將採納報告中的所有建議,這些建議得到專家小組多數成員的支持,她:「我已經要求部裡對此採取行動,並確保實施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協商。」事實上,儘管在其他物種的相關建議上擁有高度共識,但是否繼續養殖動物(包括獅子和犀牛),專家小組的看法不一,只有三分之二的成員支持結束獅子養殖業。

克里西強調,報告並不反對狩獵產業,而是建議實施「將保護和增加南非的國際名聲」的狩獵,使國家重新定位為更具生態旅遊和責任狩獵競爭力之地,「防止狩獵養殖獅子符合真正野生狩獵業的利益,並將促進狩獵經濟和我們的國際名聲,由此創造就業機會。」

南非的狩獵業為該國創造了可觀的收入,根據南非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2018年發布的一項研究,戰利品狩獵產業每年為南非創造約50億南非鍰(約3.45億美元)的收入;生態旅遊業也是該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約佔總經濟的7%。

在宣布這項消息的記者會尾聲,一名身份不明的聽眾插話表示,接受這些建議將導致政府想保護的物種遭到摧毀,克里西回應表示:「我們完全理解(獅子)繁殖業者有話要說,在民主國家,沒有受影響者的參與,就無法改變政策。」她也承諾會進行協商。儘管相關計畫期程未定,一切細節都還不明朗,但南非當局將會在兩週內發布徵求公眾意見的政策文件。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