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實驗惹禍! 科學家創造出 “殘暴倉鼠”

記者 吳昱賢/報導

美國有科學家打算改善倉鼠的憂鬱症,最終卻讓牠們變成「殘暴倉鼠」。圖片來源/PNASN

近年來許多科學家開始研究基因研究技術,利用基因剪刀(CRISPR)編輯物種DNA,試圖找出新的疾病治療方法,然而技術帶來的後患不可不慎。近期就有美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試圖改善倉鼠的焦慮情緒,但實驗結果卻出乎他們預期,這些倉鼠變得殘暴,不斷地撕咬攻擊同伴。由於此實驗有接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動保團體批評這是「浪費公帑進行殘忍實驗」。

這篇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剪刀敲除Avpr1a受體,由於該受體與社會行為有關,如合作、交流、支配、攻擊性等,研究團隊原本預期敲除該受體後,倉鼠的攻擊行為和交流會減少,結果卻恰恰相反。這些倉鼠變成「殘暴倉鼠」,出現高度的攻擊性,不停地攻擊、撕咬同伴。

研究作者、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H.Elliott Albers表示:「我們有一個驚人結論,我們知道Avpr1a受體的抗利尿激素會增加社會行為,但Avpr1a受體對生物的影響是全面性的。」

該實驗使用的是敘利亞倉鼠(Mesocricetus auratus),由於倉鼠的社會組織與人類相似,對於抗利尿激素的反應也和人類類似,有壓力時也會出現壓力賀爾蒙,研究團隊原本預期該實驗能對人類的憂鬱症和焦慮症治療有益。H.Elliott強調:「我們對大腦系統的理解並不如我們預期,這些反直覺的發現告訴我們,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受體在整個大腦迴路中的作用,不過我們的研究對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未來有望提供更有效的精神疾病治療策略。」

不過這個殘忍實驗也引起譁然,長期關注實驗動物的「白袍浪費計畫」(White Coat Waste Project)便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投訴,信中寫道:「此實驗違反了聯邦法律,國家衛生研究院應該向納稅人揭露資助實驗的確切金額和比例。」根據白袍浪費計畫公開的影片,倉鼠被基因編輯後變得相當殘暴,影片中一隻倉鼠身上還有開放性傷口,該組織新聞部主任Jennifer Imhoff表示:「納稅人的錢不該付給穿著白袍的流氓,他們恣意把原本溫馴的倉鼠變成惡霸。」

Jennifer補充:「NIH總是沉迷於特殊實驗,但這些實驗卻不被多數美國人認可,是時候剷除這個惡習了。」參議員Sen. Joni Ernst也認同白袍浪費計畫的看法,他表示:「我的辦公室發現,多數接受NIH資助的實驗室無視法律,沒有被追究責任,納稅人的錢應該被妥善地運用和監督。」

為此,Sen. Joni在參議院提出法案,要求所有接受政府資助的機構都須嚴格遵守《史蒂文斯修正案》(Stevens Amendment),增加該法案目前缺少的懲罰機制。Sen. Joni解釋:「史蒂文斯修正案確保聯邦支出的透明及問責,卻沒有相關的罰則。納稅人有權知道稅金去往哪裡,這些組織應該向公眾披露他們的支出,否則就有可能被扣留資金。」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