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透過“微地震”溝通 掌握彼此位置 英國研究:或可應用在保育工作

大象發出的低頻聲除了會在空中以聲波傳遞,還會產生「微地震」,讓震動傳得更遠。圖片來源/Beth Mortime

大象行走、說話時引發的「微地震」(mini earthquakes)比你想像的還要複雜!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研究指出,微地震是大象交流互動的一種方式,牠們會利用這類聲音來問候、警告或求偶。除此之外,專家認為監測這種「微地震」能夠成為追蹤野生動物的新方案,讓保育工作更加順利!

綜合外媒報導,這份發表在《皇家學會交流期刊》(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的最新研究發現,大象發出低頻隆隆聲(rumbles)所導致的「微地震」是大象傳達資訊的主要管道,距離甚至可以長達數公里,研究團隊也能藉著這項資訊成功鎖定大象位置。該研究由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後研究員Michael Reinwald和牛津大學動物學研究員Beth Mortimer主導,並和英國動保團體「拯救大象」(Save The Elephants)和肯亞的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姆帕拉研究中心」(Mpala Research Centre)合作。

影片:大象發出的低頻隆隆聲

該研究有許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其中,包含電腦科學家、地球科學家、動保團體與生物學家,這是第一個使用地震儀獲取野生大象定位資訊的研究。團隊在姆帕拉研究中心安裝了聲學麥克風和地震設備,配合攝影機提供額外的資料。

Michael談起使用地震儀監測的動機,他解釋:「大象會發出一種人類只聽得到部分音頻的低頻聲來問候、警告和求偶。過去有研究發現,大象即便距離數公里外也能進行交流,我們猜測這種低頻聲能透過地面震動傳播,我們或許可以藉此追蹤大象的位置。」他繼續解釋:「過去人們利用聲波來監測大象活動,聲波主要是透過空氣傳播,地震波則是透過地面傳播,兩者的干擾因子不相同,聲波會受到雨水、風、人類活動影響,地震波則是受到地質影響。」

最後研究人員發現,與聲學麥克風相比,地震儀獲取的資料更加精準。Beth表示:「這項研究很重要,因為它證明了大象發出的地震波和聲波一樣有用,同時也開啟了另一個疑問,大象在野外到底怎麼利用地震波來交流互動。」Beth指出,透過聲波、地震波雙重監測,保育工作者能夠掌握更多大象的地理資訊,並立即做出反應,比如說大象是否出現在保護區、是否進入高風險地區、是否靠近村莊等,保育工作者可以提前動作,避免盜獵活動和人象衝突的發生。

Michael則透露,目前還不知道大象是如何接收地面震動,以及牠們如何解讀震動背後的含義。研究團隊計畫未來開發一套人工智慧,以地震波測量作為基礎,及時判別不同野生動物的行動與位置,藉此幫助科學家監測瀕危物種,統計動物的族群數量,降低保育工作的阻礙。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