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保教育一大步!“流浪動物救助”入勞動課程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中國教育部提出《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動物救助納入課程。圖片來源/網路

尚未制定《動物保護法》的中國,遑論體制內的動保教育僅有部分地區有動保人士積極推廣動保教材。不過現在中國的動保教育往前邁進了一大步!教育部近日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並在其標準內將「勞動教育」獨立為一門課程,其中「動物救助」被列為服務性勞動的一個項目。動保團體「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ICCAW)推崇,人大代表趙皖平是這項政策功不可沒的幕後英雄!

「流浪動物救助」為服務性勞動的一個項目。圖片來源/網路

根據中國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勞動教育」成為一獨立課程,並根據學童年齡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其中服務性勞動的定義為:「為公共圖書館、科技館、紀念館、植物園、動物園、流浪動物救助站等公共空間與社會機構提供服務性勞動,以自己的實際勞動參與社會公共空間建設。」標準中指出,流浪動物救助希望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用實際行動關愛動物,切實加強青少年尊重生命教育,培養健康的心理意識和理念。

動保團體「海天社區動物文明建設協會」認為,這是中國尊重生命教育的第一步,因為過去生命教育一直在中國教育體系缺位,即便是《未成年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犯罪法》也未將生命教育納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副會長趙皖平指出:「近幾年短影音充斥許多虐待動物的青少年犯罪影像,部分學生缺乏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內容,這是由於我國教育體系缺乏情感教育和生命意識。」

趙皖平是讓中國教育部將「動物救助」列入服務性勞動的功臣之一。圖片來源/搜狐新聞

因此今年3月,趙皖平在兩會(中國全國政協會議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關於將關愛動物主題的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的建議》,呼籲教育部將動保教育相關內容納入教材,他表示:「人和動物都是有生命的,人與動物的關係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青少年很有必要獲得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的滋養,樹立起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意識和理念,不但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教育,進而上升到要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除了趙皖平外,人大代表葉仁蓀、羅勝聯、黃菊花、劉光萍、張國新、支月英也都支持趙皖平的提案,呼籲應將關愛動物的生命教育課程納入中小學教材。

今年兩會仍未通過《反虐待動物法》或《動物保護法》,但多位人大代表仍積極提案,像是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都曾提案的人大代表朱列玉五度提出《反虐待動物法》,希望嚴懲虐待動物者;2021年曾提出《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的新甲旦真今年也二度提案。其他人大代表則針對近兩年頻繁的虐待動物新聞提出建議,像是楊雪梅建議明確禁止活體盲盒;張智龍建議加強活體動物運輸的法律監管。

讓教育部將「動物救助」列入服務性勞動的功臣趙皖平,今年兩會只提出《關於將關愛動物主題的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的建議》,不過去年他曾和夏吾卓瑪提案,建議司法部司法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將虐殺動物及相關行為明確納入《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調整範圍,以利修法速度比立法快,能更快整治犯罪行為,可惜未被採納。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