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悄修法 允許私人動物園繁殖瀕危物種 恐刺激野生動物市場需求

記者 吳昱賢/報導

印度支那虎目前在緬甸只剩22隻,卻在允許圈養繁殖。圖片來源/Wikipedia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及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FFI)共同發表聲明,痛批緬甸政府悄悄在今年6月修改規定,允許私人動物園圈養繁殖瀕危物種,這可能進一步刺激中國對稀有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近年來緬甸政府、動保團體打擊非法貿易的努力將會功虧一簣。

綜合外煤報導,今年6月,緬甸林務部悄悄為私人動物園開了後門,允許他們申請繁殖90種動物的許可證,其中竟有20多種是瀕危、極度瀕危的物種。這個出乎意料的修法讓動保團體措手不及,但林業部卻解釋,此舉有助於減少盜獵野生物種及非法繁殖。

這份名單上,有20多種瀕危、極度瀕危的物種,像是目前在緬甸只有22隻的印度支那虎、多種禿鷹、穿山甲、大象、短吻海豚( Ayeyarwady dolphin)等,甚至允許為了取得肉和皮革而養殖列為極危物種的暹羅鱷。緬甸林務部指出,開放圈養名單完全遵守法律並且和動保團體、學者專家協商後訂定。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及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FFI)共同發表聲明指出,根據過往經驗,開放商業貿易將會製造新的市場,刺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整體需求,甚至出現更多非法貿易。FFI補充,緬甸長期缺乏監管野生動物貿易的能力,這可能會提高人畜共通疾病感染的風險,甚至出現下一個新冠肺炎(COVID-19)。致力於保護野生大貓的Panthera也相當憂心,他們警告:「開放繁殖將成為野生動物交易者的洗錢手段,而政府要監管貿易也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動保團體的憂心不是沒有原因,緬甸近年來已成為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出口國,每年輸出大量瀕危動物至中國,根據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TRAFFIC(Trade Record Analysis of Flora and Fauna in Commerce)的估計,每年緬甸出口老虎、熊、藏羚羊、雲豹、穿山甲等瀕危動物商品,價值將近200億美元。

雖然《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確實允許圈養某些瀕危物種,但必須在嚴格的監管下進行。然而,近幾年緬甸猖獗的走私交易,讓動保團體無法信任,憂心緬甸有可能步上泰國、寮國和越南的後塵,喪失許多國內的野生動植物。

影片

FFI擔心,新名單上路後,動保團體近年來為阻止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所做的一切努力將會功虧一簣,日前FFI的隱藏相機才捕捉到緬甸森林中許多瀕危物種再次出現,他們強調:「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保護這些動物。」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