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就地取材 烏干達社區用大象糞便造紙賺錢 緩解人象衝突

記者 李娉婷/報導

談到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並創造收入,許多人首先會想到生態旅遊,不過,在烏干達的魯比里齊區(Rubirizi),有些當地民眾——絕大多數是女性——的收入來源是:大象便便!在國際組織的資助下,這群居民透過收集大象糞便,並將其製造成紙來創造收入、脫離貧困,在多年的努力下,當地盜獵大象的行為已有緩解,社區對動物的喜愛也有所增加。

在烏干達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附近的一個社區,民眾用大象糞便來創造收入。   取自Kampala Dispatch(左)、UNDP(右)

在位於烏干達西南部的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Queen Elizabeth National Park),受到1980年代廣泛的盜獵行為影響,現今的大象數量——估計為2,913隻——遠遠不及過去的4,000多隻,不過近年來,該地區的大象數量其實有所增加,而背後的原因,除了得益於政府對野生動物犯罪的重視,社區對保育工作的參與,更是有效的處方。

不過,與一般大眾印象中的參與方式稍有不同,在魯比里齊區西部,這群女性努力的方式並非投入旅遊業,而是透過用大象糞便造紙,來謀生和追求零盜獵目標!她們大多是寡婦,丈夫不是因為盜獵行為在公園中被槍殺,就是在與動物的致命相遇中喪生,在將大象糞便轉變為財富的過程中,她們的觀念有所改變,不再對野生動物和保護區的存在抱有敵意。

卡塔拉女性減貧小組(Kataara Women’s Poverty Alleviation Group)始於2005年,創辦人Moses Agaba表示,組織的主要目標是為大多數喪偶的女性提供生計、促進保育,並號召社區保護附近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中的動物。該組織象糞造紙的計畫在2008年以試點方式開始,Agaba說:「用大象糞便造紙的想法來自於將困難的局勢化為轉機,大象一直在走進我們的花園,破壞農作物和激怒當地民眾,所以我們決定利用牠們留在花園裡的東西。」

大象糞便中富含植物纖維,在當地取得容易,適合拿來造紙。   取自WWF

最初,小組只有零星數人,如今已經壯大到有100名女性、6名男性,在發展過程中還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資助,因而開始商業化,是目前烏干達唯一一間以大象糞便造紙的企業。而小組撿拾大象糞便的範圍,也在2019年開啟和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UWA)的合作後,從一開始的自家花園擴展到保護區,在護林員的陪同下,成員們被允許進入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挑選糞便。

象糞紙會被用於製作禮品袋、卡片、小冊子等,通常由前往該地區國家公園的遊客購買,商品單價約為5至15美元,還有一些炊具和燃料也會混合大象糞便製成。Agaba說:「有這些額外的收入,意味著小組成員和他們的家人不必再去公園獵捕動物,以獲取肉類或其他資源。」每賣出一件商品,小組成員都可以獲得20%的收益,另外10%會用於撫養父母在公園死亡的孤兒,其餘則投入小組營運、社區儲蓄和信貸計畫,成員可以在此儲蓄,並在需要時以低利率獲得小額貸款。

Agaba補充表示,這讓小組中的女性看到和社區中的其他人看到大象為他們的生活福利做出了貢獻,而不是奪走它們。一位參與的女性說:「大象糞便幫助我們賺錢,得以支付孩子們的學費。我們不再只因為我們的男人在那裡被殺,而把公園當作是一個不好的地方。」

當地女性搗碎大象糞來造紙。   取自WWF Uganda

小組主席Jovita Kyomugisha,儘管剛開始手工造紙時很混亂,但用大象糞便造紙並不復雜,這些糞便充滿草料和其他植物纖維,在以烹煮方式徹底洗淨後,就可以著手開始製作紙張。Kyomugisha表示,他們造紙的過程非常環保,不會使用任何化學藥品或漂白劑。世界自然基金會說明,大象只能消化其高纖維飲食中的約45%,因此牠們的糞便可以很容易地被加工成紙,而研究表明,大象平均每天要吃250公斤的食物,由此產生的糞便約有50公斤,可用於製作125張A4尺寸的紙。

參與大象糞便計畫的一位人員表示,至少有2,000人正在從大象糞便的產品價值鏈中受益,包括採集糞便者、分類者、淨化者、造紙者、製書者和商人。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的官員Simplicious Gessa則指出,將大象糞便用於創造收入的活動,已經部分減少了大象的盜獵行為,並增加了當地社區對這種動物的喜愛。根據烏干達野生動物管理局的統計,該國的大象數量已經從2011年的4,393隻,增加到2019年的5,810隻。而保護區中以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的2,913隻大象為最多,其次則是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Murchison Falls National Park)的1,330隻。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