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層推廣、制定嚴格法規 納米比亞延繩釣漁業海鳥誤捕量降9成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延繩釣(longline)是一種被用於捕撈多種魚類的技術,帶有誘餌的鉤子沿著繩索固定分布,海鳥會在誘餌尚未沉入海中時伺機搶食,並可能遭到漁具鉤住,導致傷亡。

延繩釣漁業混獲海鳥的問題受到國際關注多年,許多組織及國家都投入資源研究、採取措施,近日,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了納米比亞的海鳥保育大獲成功!在國際組織和該國漁業的努力下,納米比亞延繩釣漁業的海鳥死亡數量減少了98%,相當於每年有22,000隻海鳥獲救。

※混獲bycatch:與其他魚類一起被偶然捕獲。

正在求偶的大西洋黃鼻信天翁。   取自Birdlife(©Ben Dilley)

經過與該國漁業、漁業管理人員十多年的合作,國際鳥盟(Birdlife)的在納米比亞的信天翁專案小組(Albatross Task Force)正在慶祝一項重大的保育成就:一份新研究顯示,納米比亞底棲延繩釣漁業中的海鳥死亡減少了98%,相當於每年拯救了22,000隻鳥類!國際鳥盟表示,這項成果得益於政府的有效監管,以及他們的團隊在漁業基層的參與,專案小組直接和納米比亞的漁業人員接觸,傳授一些簡單的措施,可以防止鳥類被延繩釣鉤鉤住或因為撞上水中拖網的粗鋼繩而死。

信天翁專案小組在納米比亞的第一批工作之一,就是確定該國海鳥混獲問題的規模,結果相當令人震驚,納米比亞的鱈魚拖網和延繩釣漁業每年殺死約30,000隻海鳥,其中包含了受威脅物種,例如瀕危的大西洋黃鼻信天翁和易危的白額鸌。專案小組迅速著手展開工作,並開始和漁業人員見面,向他們介紹各種緩解措施,像是使用「驅鳥帶」,利用簡單的線條與色彩鮮豔的彩帶來達到「稻草人」的作用,讓鳥類遠離帶有誘餌的鉤子或危險的拖網纜繩。

在海上和港口經過數千小時的努力後,這些措施以及保護海鳥的重要性得到了支持,國際鳥盟信天翁專案小組在2015年成功倡議,讓使用緩解措施成為納米比亞的漁業法規,新法也意味著驅鳥帶開始被船隊廣泛採用。此外,在納米比亞,漁業觀察員的覆蓋率也很高。

使用驅鳥帶的納米比亞延繩釣漁船。   取自Birdlife(© John Paterson)

除此之外,納米比亞信天翁專案小組也和當地的婦女團體Meme Itumbapo合作,將減少海鳥混獲和女性賦權結合,該團體建立驅鳥帶的生產線並將產品賣給船隊已有6年,最近還和華維斯灣(Walvis Bay)一家主要漁業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

由於信天翁科是非常長壽的鳥類,因此需要確保專案小組制定的方法和漁業的長期管理緊密結合,納米比亞信天翁專案小組資深講師Titus Shaanika說:「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業界在減少海鳥混獲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現在最大的挑戰是維持這些來之不易的緩解措施,並讓它獲得認證,如果我們想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我們可以而且必須在全世界做更多的事情。」

納米比亞團隊是國際鳥盟在全球五個信天翁專案小組中的第二個,海鳥混獲減少了90%以上,2014年在南非的團隊也取得了類似的成功,該國鱈魚拖網漁業的信天翁混獲減少了95%,該組織接下來兩年的目標是在阿根廷和智利達到類似的減量。

海鳥誤中魚鉤受困 西南大西洋出現殘忍切斷活鳥喙現象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