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信仰中的僧侶同伴 瀕危綠孔雀族群繁盛 衍生毒鳥、犬殺問題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黃鈺婷/翻譯;林大利/審校;稿源:Mongabay

從印尼爪哇島到中國南方,綠孔雀(Green Peafowl,學名:Pavo muticus)曾經廣泛分佈於東南亞。然而,近幾十年來,因為森林棲地流失,以及與農民衝突導致的過度獵捕與侵擾,東南亞大多地方已經不再有綠孔雀棲息。如今此瀕危物種在中南半島的分布範圍,只剩下過去的16%,而且根據2019年的研究,這些綠孔雀大多集中在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與越南少數且破碎的森林內。

不過最近在泰北帕堯府,一片連結了四座保護區的森林,記錄到生氣蓬勃的綠孔雀族群。這份研究在今年6月刊登於學術期刊《全球生態與保育(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研究者說,此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記錄到綠孔雀最大的族群,就在中南半島。

藍孔雀(Indian Peafowl,學名:Pavo cristatus)因為羽色豔麗,在圈養環境下也比較容易照養之故,廣泛飼養於全世界的寺廟、公園或其他私人場域。相較之下,綠孔雀的知名度就比較低了。雄性綠孔雀在求偶時,也會展開漂亮的羽毛、擺動翅膀。

泰國帕堯府,綠孔雀正開屏求偶。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泰國帕堯府,綠孔雀正開屏求偶。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由泰國蒙庫國王科技大學(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在2018年1月至4月間,於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的森林區域執行調查,其中包含Tub Phaya Lor野生動物禁獵區、Wiang Lor野生動物保護區、Doi Phu Nang國家公園、Mae Yom國家公園,以及周遭農地。研究人員共發現1615隻孔雀,經計算後得出每平方公里平均有15.82隻求偶雄孔雀。

「這裡的綠孔雀密度非常高,遠高於我們調查的其他地方」,共同作者、蒙庫國王科技大學的保育生物學家薩維尼(Tommaso Savini)告訴《Mongabay》。在泰國其他地區以及緬甸、越南、柬埔寨等地的調查,綠孔雀族群密度大約是每平方公里0.25隻至11.34隻求偶雄孔雀。

雖然帕堯府的孔雀族群興盛令人欣喜,但研究人員也發現,孔雀時常會冒險至保護區外的農地上覓食,造成孔雀與農民間的衝突,「因此也衍生各種問題,長期來說可能會造成孔雀族群下降」,薩維尼說。

綠孔雀棲息在乾燥龍腦香森林、落葉混合林與松樹混合林下層,擁有豐富灌木與樹苗之處。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綠孔雀棲息在乾燥龍腦香森林、落葉混合林與松樹混合林下層,擁有豐富灌木與樹苗之處。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老虎保育行動與文化禁忌 助泰北綠孔雀族群擴張

薩維尼說,受惠於為保育老虎及其獵物的反盜獵巡守行動,綠孔雀的族群量在泰國西部,尤其是會卡肯野生動物保護區(Huai Kha Khaeng Wildlife Sanctuary),得以擴張。但是研究人員對於綠孔雀在泰北森林裡的保育狀態,則了解甚少。

雖然現在都有護管員負責巡守帕堯府的森林保護區,但在過去,保護區林地嚴重受到狩獵與農業擴張的破壞。因此許多大型食肉動物(像是老虎和豹)與有蹄類動物,都在北部森林滅絕。薩維尼說,由於缺乏掠食者與競爭者,綠孔雀的族群可能會暴增。

博士後候選人、此研究第一作者薩里尼倫(Ghan Saridnirun)說,當地的信仰體系可能也對綠孔雀保護有所幫助。當地人將孔雀視為僧侶的同伴,因此傷害牠們是被嚴格禁止的禁忌。因此不同於其他地方,他們很少會為了取得羽毛而獵捕孔雀,而且將孔雀蛋賣到寵物市場不只違法,也違背文化規範。

研究人員發現,綠孔雀喜歡棲息在乾燥龍腦香森林、落葉混合林與松樹混合林下層,擁有豐富灌木與樹苗之處。雖然孔雀的密度在遠離人群的森林地區是最高的,但牠們也常被看到出現在農田,尤其是在繁殖季期間。然而這也剛好撞上稻米與玉米的成熟期。

薩里尼倫說,在森林邊緣展示的求偶舞,時常會因為難以抵抗的美食誘惑而中斷。「雄孔雀必須在開闊的空間向雌孔雀跳求偶舞,但雌孔雀一看到農作物,就會為了免費的午餐,與雄孔雀雙雙進到農田享用。」

一隻雄性綠孔雀飛過空地。笨重的尾羽使得牠們沒辦法移動太快。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一隻雄性綠孔雀飛過空地。笨重的尾羽使得牠們沒辦法移動太快。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森林邊界 孔雀與農民衝突惡化 毒鳥、犬殺頻傳

這種伺機而動取食農作物的行為,對綠孔雀的長期生存造成威脅。薩里尼倫說,視孔雀為鳥害的農民,常常下毒報復,或是在農田放養護衛犬,以嚇跑孔雀。

在開闊農田或森林邊緣逡巡的遊蕩犬,很輕易就能獵捕到尾羽笨重的綠孔雀。「我們找到證據顯示,一年有16隻到20隻綠孔雀遭到犬殺」,薩里尼倫說。「其中有6隻是被一群狗圍攻而死。」

現在對綠孔雀而言,冒險進入開闊農田是最危險的行為;然而帕堯府森林因為缺少頂級掠食者,遊蕩犬隻得以暢行無阻地進到森林內部狩獵。「孔雀在農田遭到犬殺是一回事,但如果犬隻開始進到森林深處,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薩維尼說。「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可能是要找出和地方社區在農田展開合作的方式,以減少人獸衝突的可能。」

森林野火造成棲地流失、逸出藍孔雀危及基因多樣性 

綠孔雀遭遇的另一威脅是,在乾季期間,森林野火所造成的棲地直接流失。該地區乾燥的森林,很容易就會因為營火、焚燒落葉以刺激蕈菇生長,或甚至是因為雷擊等因素而起火。

由於野火是孔雀生存所面臨的部分威脅,這在過去也是研究調查的面向之一,薩里尼倫的團隊有時甚至需要協助撲滅火勢。「我們曾經受困林中約九小時,因為我們的周遭全都在燃燒。那時在森林裡就算走好幾個小時,也只會被灰燼與煙味包圍。就好像身處夜半時分。」

儘管棲地因為野火遭到破壞,綠孔雀仍學會調適之道。「我們發現,有時候(孔雀)媽媽會帶著小孔雀到火災現場周邊啄食昆蟲」,薩里尼倫說。「而且牠們好像知道要怎麼到其他地方避開火勢,等火撲滅後再回來。我們從自動相機看到,綠孔雀是野火發生後,最早回到森林的其中一個物種。」

乾季森林野火燒過森林下層,且對位於泰北的綠孔雀棲地而言,火勢難以控制。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乾季森林野火燒過森林下層,且對位於泰北的綠孔雀棲地而言,火勢難以控制。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泰國鳥類保育學會(Bird Conservation Society)執行長畢達耶巴(Thattaya Bidayabha)說,這份新研究提供了有關泰北地區綠孔雀的「重要新知」。她說,在鄰近其他府的保護區中也有記錄到綠孔雀,例如清萊府(Chiang Rai)、帕府(Phrae)和楠府(Nan)。畢達耶巴認為,若要確保森林廊道持續存在於不同次族群之間,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升當地人對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實踐的認知。

除了棲地流失以及人獸衝突之外,畢達耶巴說,泰國綠孔雀目前還遭遇到與逸出的藍孔雀雜交的威脅,這終將破壞綠孔雀的基因多樣性。

馬希竇大學(Mahidol University)鳥類學家朗德(Philip Round)也同意畢達耶巴的說法,他說「雜交將帶來徹底的災難。」由於雜交子代的外觀或多或少與綠孔雀相似,所以很難區分牠們。朗德說,現在的關鍵是要確保在綠孔雀自然分佈範圍內,不會有藍孔雀因為圈養繁殖計畫而逸出野外。

雌孔雀在森林裡的落葉堆中取食無脊椎動物。牠們會回到森林深處築巢。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利用孔雀知名度 與當地人共同發展有助保育的生態旅遊

當帕堯府保護區中的綠孔雀族群持續上升,這份新研究也點出了孔雀和農民間日益緊張的衝突。作者群表示,鼓勵當地社區保護綠孔雀,可能可以減緩毒鳥或犬殺的風險。

關鍵是要確保當地社區有參與保育工作。「泰國廣大的保護區體系在管理上有一大缺點,就是採取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這使得地方社區少有著力之處」,朗德說。「理想上,應該建立三方協作系統,讓國家公園部與具備知識的全國保育NGO,以及當地社區一同合作,這樣一旦發生野生動物造成農損之類的問題時,才能夠以較廣的視角,適當地處理問題。」

其中一個方法是利用綠孔雀在賞鳥人社群的知名度。「在正常情況下,泰國的生態旅遊業很發達」,朗德說。「賞鳥與拍鳥團為泰國帶來很多國際觀光客。」他說由於綠孔雀體型大、外觀豔麗,而且還會跳求偶舞,可以作為生態旅遊的焦點物種。

事實上這個想法也已經有所進展:這份研究的作者指出,當地人對孔雀的態度已經慢慢改變。在地保育團體、公園護管員與帕堯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協助農民在廢耕地設立孔雀餵食站。賞鳥人與攝影師須支付小額費用觀賞孔雀,而這些收益也將提供當地用來保護孔雀。

「現在有很多計畫在進行中」,薩里尼倫說。「我們可以監控成效,並且和研究人員、護管員與在地社區,一起找出最有效的解方。」

利用孔雀在生態旅遊界的知名度,可能有助於改善當地人對孔雀的認知。這隻孔雀正站在國家公園的立牌旁邊。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利用孔雀在生態旅遊界的知名度,可能有助於改善當地人對孔雀的認知。這隻孔雀正站在國家公園的立牌旁邊。圖片來源:Ghan Saridnirun

參考資料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