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政府過度關注明星物種 研究指:媒體影響保育決策

一篇研究發現,尼泊爾的媒體普遍關注犀牛、老虎等明星物種的非法交易。圖片來源/mongabay


媒體影響人們對社會的認知,也可能影響政府的決策。近期一篇尼泊爾保育團體和牛津大學的研究就發現,由於媒體只報導一小部分關於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報導,且集中在老虎、犀牛等明星物種上。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報導不僅影響民眾的認知、強化刻板印象,甚至進一步影響政府決策,讓政府處理相關案件時,習慣將明星物種放在首位。

綜合外媒報導,該篇研究發表在最新的生物醫學期刊《PeerJ》上,由自尼泊爾保護組織Greenhood Nepal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主導研究,研究人員調查了2005年至2017年期間尼泊爾三家媒體對野生動物犯罪的報導,以及官方的查緝報告和執法行動。


結果研究發現,媒體對尼泊爾野生動物犯罪的報導只涉及該國貿易的一小部分,而且主要集中在老虎、犀牛等明星物種上。論文共同作者、Greenhood Nepal專員Kumar Paudel指出,媒體只有報導一小部分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案件,他解釋:「犀牛、老虎等較受歡迎的動物,查緝案件被報導最多次。」根據研究,尼泊爾有將近78%的野生動物貿易案件沒有被報導。

Paudel指出:「媒體在制定保育政策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媒體的報導往往是國家和國際研究的資訊來源。」他認為,媒體並非刻意只關注明星物種,他解釋:「這當然跟編輯、記者對野生動物貿易的興趣有關,明星物種本來就會獲得比較多關注,報導明星物種也能讓新聞更受關注。」

然而,報導不僅影響民眾對野生動物的認知,也影響著政府決策。牛津大學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研究員Diogo Verissimo博士表示:「由於媒體的報導,公眾輿論也會傾向關注明星物種,這會影響政府的決策方向。」他認為,這種模式行成一個「反饋循環」(feedback loops),強化了明星物種的關注程度,可能導致其他物種被邊緣化。

他舉例補充:「直到最近,人們才可開始關注穿山甲和穿山甲鱗片的貿易問題,這歸功於媒體近年來的報導,這種情況下,是形成一個積極的反饋循環。」不過他話鋒一轉,表示老虎和犀牛受到最多尼泊爾媒體的關注,這使得民眾和政府都認為牠們是交易量最大、最受威脅的物種,政府往往將犀牛、老虎非法貿易的取締培訓和政策放在首位。Paudel指出:「還有許多其他野生動物產品,牠們的交易量很大,卻沒有被列為優先事項。」


共同作者、牛津大學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研究員Amy Hinsley表示:「任何人使用媒體報導時,應該意識到新聞人員的報導帶著刻板印象,避免妄下結論,尤其應該比較不同時期的資料,來找出證據。」她認為,雖然存在這些缺點,但媒體仍是研究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重要工具。


Verissimo則呼籲:「最重要的是,媒體專業人員應該意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他們的報導影響著民眾、政府對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認知及決策。」他強調:「如果意識到這點,媒體也能讓民眾關注其他物種,讓這個反饋循環變得正面積極。」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