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首發「犀牛債券」 南非黑犀牛保育成效決定投資收益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鍾友珊/編譯;許祖菱/審校

《彭博》報導,世界銀行在今年3月底宣布發行全球首檔野生動物債券,以籌資1.5億美元(約新台幣44億)為目標,部分收益將投入南非的黑犀牛保育,是第一個以保育成效決定投資收益的金融工具。

世界銀行宣布發行全球首檔野生動物債券。圖片來源:Yoky/維基百科(CC BY-SA 3.0)

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表示,這次發行的五年期債券,其報酬率取決於南非阿多大象國家公園(Addo Elephant National Park)和大魚河自然保留區(Great Fish River Nature Reserve)的黑犀牛族群成長率。

世界銀行表示,如果此作法可行,該計畫的涵蓋範圍將有機會擴大到保護肯亞的黑犀牛族群以及其他野生動物,如獅子、老虎、大猩猩和紅毛猩猩。

世銀發債券助保育 五年後黑犀牛族群增加才可獲利

目前全世界共有五種犀牛,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南非,而且幾乎都是白犀牛。《路透社》報導,根據「國際拯救犀牛協會」(Save The Rhino International)的統計,為滿足中國與中東地區對犀牛角的需求,黑犀牛的數量在1970年代到1990年代間,因盜獵而下降96%,跌到2500頭。後來經過大規模的保育,數量提升至5000至5500頭。

阿多大象國家公園和大魚河自然保留區皆位於南非的東開普省(Eastern Cape),由國家管理。前者面積1640平方公里,後者則是450平方公里。基於安全因素,園內的犀牛數量並未公佈。兩個園區將共同獲得104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900多萬元)的資金挹注,其餘資金則將進入資金池,用於世界銀行成員國的其他綠色和社會發展計畫。

和過去債券不同的是,這次身為債券發行方的世界銀行不會支付債券持有人票息,而是將這筆錢投入黑犀牛的保育上。債券持有人的收益則由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負責。他們將依據黑犀牛族群的可能增長數量,訂出不同的收益等級。

五年後,如果族群數量增加了,投資者可獲得介於3.7%到9.2%間的獲利,如果族群數量大小維持不變,則只能拿回本金。投資人若要獲取最高獲益,黑犀牛族群的年增長率必須超過4%。

原本拿來支付票息的錢,不僅將用來促使黑犀牛族群數量增長至少4%,也會用在其他項目,如針對一片超過15萬公頃的廣闊土地改善管理,以及減少盜獵,並為兩個保留區當地及周遭社區提供超過2300個工作機會——對於這些飽受COVID-19疫情衝擊的地區,無疑是久旱逢甘霖。

將保育成敗風險 轉嫁給投資者

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在聲明中說:「『績效給付(pay-for-success)』這種金融結構保護了瀕危物種,並借助世界銀行在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及實績,來加強南非的保育工作。「我們可以複製和擴展這種模式,將更多私人資本導向世界各地的保育和氣候行動,以及其他發展目標。」

該債券是由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 與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 所共同設計,並擔任共同簿記行。

世界銀行表示,該債券以其「名義總額」(nominal aggregate amount)的94.8%出售,若保育效果良好,最高收益可達1380萬美元(約新台幣4億1138萬元)。環境顧問公司Conservation Alpha將負責檢驗計畫成功與否、可以支付投資者多少金額,另一獨立認證單位則是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世界銀行財務部門市場解決方案和結構性金融單位負責人貝內特(Michael Bennett)表示,他很看好這種債券運作方式,「這稍微改變了傳統由捐助者出資的模式,而是把成敗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

債券的最低投資額目前設定為10萬美元(約新台幣298萬)。貝內特說,購買債券的投資人包括紐文資產管理公司(Nuveen Asset Management LLC)等機構投資人及一些富豪。

儘管「犀牛債券」是個新商品,但永續債券已被廣泛用於資助各種社會公益目的,像是塞席爾共和國的海洋和漁業發展,以及印度農村女童教育。

參考資料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