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神秘猴” 疑為棲地破碎致兩種猴雜交產生

記者 李娉婷/報導

2017年時,一張「神秘猴」的照片在社群網站首次引起了關注,因為沒有人見過這種猴子。數年過去,研究人員研究了這隻猴子被拍到的各種照片,觀察了牠的顏色和各部位,近日得出得出結論表示,牠很可能是雄性長鼻猴和雌性銀葉猴的後代,而這兩種親緣關係遠的靈長類動物罕見的雜交,可能和棲地喪失、破碎化有關。

「神秘猴」(中)被認為可能是雌性銀葉猴(左)和雄性長鼻猴(右)跨物種交配產生。   取自The Guardian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2017年時,一張雌猴的照片在被上傳到社群網站的野生動物攝影社團後首次引起了關注,照片拍攝於馬來西亞沙巴京那巴當岸河(Kinabatangan River)沿岸,但畫面中的雌猴卻沒人見過,說不出牠是什麼物種,經過研究人員的觀察,推測這種猴子是長鼻猴(Nasalis larvatus)和銀葉猴(Trachypithecus cristatus)的雜交種,而這兩種遠緣(distantly related)靈長類動物的罕見雜交,凸顯了保護棲地連通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觀察到,比起銀葉猴,這隻猴子的臉更接近長鼻猴,雖然牠的鼻子很明顯,不過沒有長鼻猴沒有那麼長,而且牠的皮膚呈灰色。在毛髮的部分,這隻猴子則更像是銀葉猴,毛又長又密,但卻又沒有該物種常見的側鬃毛,牠的毛色則顯示出長鼻猴的典型花色。觀察員告訴研究人員,他們在京那巴當岸河沿岸看到了物種混合的猴群,並拍到了猴子種間(interspecific)交配的照片。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案例可能和油棕種植園擴大後的棲地喪失和破碎化有關,這將兩種推定的親本種(parent species)限制在京那巴當岸河沿岸狹窄的河岸森林區塊裡。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靈長類動物學家、高級講師魯伯特(Nadine Ruppert)說,如果兩個親本種的群體都被限制在一個小空間內,就會發生種間交配的狀況,不過,她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調查這兩個親本物的生活範圍。

魯伯特說:「這些群體是不是『受困』在這個被河流、油棕種植園、人類定居點、道路包圍的破碎棲地區塊中,還是其實牠們可以進一步向上游播遷(disperse)到附近的完整森林?這點很難評估。」不過,研究員人表示,無論如何,棲地喪失和破碎化始終是對野生動物族群的威脅,應該減輕或避免──過往的一項研究發現,該地區的森林覆蓋面積在近幾十年急劇減少,沙巴在1973年到2010年失去了39.5%的森林。

A:一隻成年雌性銀葉猴在幫幼年的「神秘猴」理毛,可能是牠的母親。B:亞成年的神秘猴。C:亞成年的神秘猴獨自進食。D:亞成年的神秘猴和幾隻銀葉猴在互相理毛。E:成年雄性長鼻猴和成年雌性銀葉猴在神秘猴出現的同一區域交配。F:假設為雜交種的神秘猴已成年,乳房腫脹、抱著一隻嬰猴,可以清楚辨識出為雌性,嬰猴似乎是牠的後代。   取自The Guardian

魯伯特表示,如果棲地退化確實是罪魁禍首,這可能意味著長鼻猴的成年雄性無法播遷到其他地區、尋找自己物種的交配對象,只能「佔領銀葉猴的後宮」,在這樣的狀況下,在這些棲地品質低的區塊裡,可能會有物種會被從當地取代,因為牠們將會被更強勢的物種打敗。

魯伯特說,當地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已經在積極重建棲地的連通性,包括建造天懸橋,這些橋一開始是為紅毛猩猩設計,但也能讓不同的樹棲物種使用;或者在油棕種植園和森林的混合景觀中,種植森林樹種作為野生動物廊道,而大象尤其需要這樣的通道。

「這些恢復棲地的專案對許多受威脅物種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棲地的破碎化沒有得到緩解、持續惡化,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很多有魅力的物種會在當地滅絕,就像該地區的蘇門答臘犀那樣。我認為(混種猴)這個案例應該對大眾和政府凸顯棲地連通的重要性。」魯伯特說道。

這隻假設為雜交種的雌猴最後一次被拍到是在2020年9月,當時牠懷中還抱著一隻嬰猴。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