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鯊魚竟成炸魚條?
DNA分析揭產業真相 專家籲修改標示法規

科學家發現,澳洲許多販售炸魚和薯條的餐廳竟使用瀕危鯊魚作為原料。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19年英國艾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調查發現,英國市面上的炸魚薯條*普遍使用白斑角鯊(spiny dogfish),並將其標示為岩鮭(rock salmon)、岩鰻(rock eel)等俗名,使其較能被民眾接受。然而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英國,近期一篇澳洲研究也發現,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炸魚薯條店正確標示物種,甚至還有瀕危鯊魚成為民眾盤中飧!

*註:炸魚薯條為一種魚片搭配薯條的料理。

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發表在《食品控制》(Food Control)期刊上的研究針對南澳洲96家炸魚薯條店及10家鮮魚零售商販售的「魚肉片」(flake)與炸魚薯條進行DNA分析,結果發現多數商家並未正確標示鯊魚種類與產地。研究作者、海洋生物學家Bronwyn Gillanders解釋:「《澳洲魚類名稱標準》規定,只有星貂鯊(gummy shark)與紐西蘭星鯊(spotted estuary smooth-hound)可以正常出售,其餘非瀕危物種必須詳細標註物種及產地,瀕危物種則完全不應販賣。」

然而研究團隊發現,只有29間商店販售的是真正的星貂鯊,其餘都是「魚目混珠」,其中更不乏瀕危、極危物種。Bronwyn指出,無法確定這些鯊魚的捕獲地,許多鯊魚確實來自澳洲水域,不過這些鯊魚卻是不得販售的瀕危、近危物種,像是尖吻鯖鯊(shortfin mako shark)、錘頭雙髻鯊(smooth hammerhead)、翅鯊(school shark)和窄鼻貂鯊(narrownose smooth-hound)

Bronwyn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澳洲魚類名稱標準》並無強制性,她強調:「一些消費者開心地購買魚肉片,相信澳洲政府宣稱的『永續漁業』,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她認為,商家很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這些鯊魚肉。澳洲海洋保護協會(Australian Marine Conservation Society)鯊魚科學家Leo Guida也指出,人們對魚肉片的擔憂已經持續10年,但狀況並沒有改善,他解釋:「雖然澳洲宣稱是永續漁業,但澳洲的進口與標示法規並沒有落實,讓澳洲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進瀕危鯊魚。」他憤慨地說:「把任何鯊魚物種當作炸魚肉片原料進口,就像是把牛、豬、羊、馬和袋鼠的肉都當成牛肉一般。」

澳洲炸魚薯條店販售的炸魚條、炸魚肉片,被發現使用瀕危鯊魚肉。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南方鯊魚產業聯盟(Southern Shark Industry Alliance)執行長Simon Boag則表示:「對於炸魚薯條店可以不遵守《澳洲魚類名稱標準》,我們感到震驚。消費者有權知道食物的來源,我們希望看到澳洲政府盡快立法,讓《澳洲魚類名稱標準》不只是行政建議,而是有強制性的法規。」Simon說,消費者監管機構很清楚顧客不能被誤導,如果出售的魚肉片有四分之三不符合標準,那顯然該行業正在誤導顧客。

面對外界質疑,貿易部副部長Tim Ayres先是表示澳洲擁有一流的海產產業,同時也坦承「目前消費者對於購買的海產來自哪裡一無所知」,他表示:「讓原產國標籤更清晰、更簡單是我們的目標。目前我們初步規劃,將會先強制飯店標示所有海鮮產品的產地。」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