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實現「杜立德」超能力  百度申請技術專利  宣稱能把動物情緒轉為人類語言

新聞小組 / 綜合報導

人類和動物透過「語言」交流,在AI的快速發展下,正逐步實現。

雖然透過貓狗的肢體語言、叫聲,大約能了解牠們的情緒和需求,但在牠們罹病、不適時,卻沒有辦法從牠們口中知道確實狀況,此時不免期望擁有「怪醫杜立德」通曉動物語言的能力,這一夢想如今有望實現。近日知名搜尋引擎「百度」旗下的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網訊),申請了一項專利,聲稱可以將動物的情緒轉換為人類語言,讓跨物種溝通從人和同伴動物,擴展到野生動物等領域。

渴望和毛孩無障礙溝通的心願,早已促成智慧項圈、穿戴背心等裝置的上市,這類裝置多半是利用心跳,作為分析情緒的基礎,順帶還能監測健康情況。百度網訊的技術則複雜得多,除了AI人工智能之外,還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因此宣稱能準確辨識動物的情感狀態,再轉換為人類可以理解的語言。

辨別情緒、助訓練、防走失 狗狗智慧項圈成電子展亮點

毛小孩翻譯器 新科技讓你解讀毛孩心情

百度網訊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的完整名稱是「動物語言轉換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專利介紹指出,技術特點在於對數據整合與深度分析,不僅避免單一資料來源造成的誤判,也能更全面解讀動物的情緒變化,有助促進人與動物之間更深層次的交流與理解。

智慧項圈除了能監測毛孩的生理狀況,現在更能辨識牠們的情緒狀態。

綜合中國媒體的報導,此專利的核心技術是多模態數據採集‌,步驟則是先取得與動物相關的多模態數據,包括動物聲音、動物行爲以及動物體徵等各項數據;再對多模態數據進行預處理,獲得融合後的多模態數據;之後根據融合後的多模態數據,進行動物當前情感的辨識,以取得動物情感的識別結果,方法是利用深度學習計算法對融合後的數據進行情感分類,藉以識別憤怒、愉悅、焦慮等複雜的情緒狀態。

最後再將情感識別結果進行語義映射和語言翻譯,轉換為人類可以理解的語句,形成完整的語言。具體作法以貓為例,是將牠們的呼嚕聲翻譯爲「舒適滿足」,人類可以理解的表達。

媒體評估,這項技術不僅能協助主人掌握寵物的情感需求,提升照護品質,最具價值的是還能運用於動物行為研究,為研究人員提供深入分析稀有動物行為模式的工具,此外也可使用於動物園或野生動物保育區等場域,有助於管理與保護動物。

不過這一令人期待的技術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不同動物物種之間的表達方式差異巨大,如何建立通用的情感識別模型,絕非易事;另在實際應用中,如何保證系統的實時反應與高準確率,也需要技術創新。而在收集和處理動物數據時,必須需考量動物倫理問題。

根據百度網訊的專利說明,這項以APP呈現的技術,可使用於手機、平板等移動裝置,使用者除了可通過APP接收動物情感狀態的文字或語音反饋,也可以發送指令,而為了採集動物的聲音、體徵數據,會針對動物設計有嵌入式晶片的項圈或足環等穿戴裝置。

總而言之,百度網訊這項專利,標誌了人工智能技術在跨物種溝通領域的一大進展,隨著技術的演進,未來人類或許能與動物深度交流,達到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境界。

至於單純的「狗語」翻譯技術,也有突破,由華人團隊開發的Traini APP,採用寵物情緒與行爲智能PEBI核心技術,經過一年測試,據說能分析狗的12種情緒,準確率達81.5%,在歐美市場被廣為接受。業者看重的或許是寵物市場的「錢」景,樂觀人士則認為寵物科技用品的上市,將有助於提升動物福利。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