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組 / 報導

在動物展演場域,看到有動物遭到不當飼養或對待,拍照舉報是許多愛護動物人士會做的事,只是舉報之後,未必能受到動保行政機關的重視;但你若是進入或試圖進入「後場」一探究竟,結果可能是「以身觸法」,麻煩不斷。以臉書專頁「鳥語獸躍」知名的動保人林婷憶,今天召開記者會,陳述自2022年以來揭露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各種飼養弊端後,不斷遭到訴訟追殺的處境,同時並發表《動保調查與揭露:死地中的一線希望》刊物,供大家了解調查揭弊的不得不然。
「隱身於大眾視野之外的『後場』,往往是動物最絕望的所在——陰暗、潮濕、狹小、單調,甚至連最基本的採光、自由活動都無法保障。傷病動物更可能被棄置其中,任其自生自滅。這些不為人見的角落,唯有透過動保團體長期調查或吹哨者通報,社會大眾才有機會看見真相,為動物爭取改善的可能。」林婷憶說得明白,直指深入後場揭弊是受虐動物僅有的一線生機。
林婷憶和六福村的對峙,始於她和動團夥伴在2022年共同揭露長頸鹿接連死亡案,立即遭到六福村提告「加重誹謗罪」,雖成功促使林業署駁回六福村引進長頸鹿的申請,卻因而再次遭到提告誹謗,隔年她和兩位友團夥伴揭露六福村禽鳥表演後場的環境惡劣,六福村以「妨害秘密」、「侵入住宅罪」對三人提出告訴,兩位夥伴獲不起訴,林婷憶卻因「妨害秘密罪」遭台北高等法院判決敗訴。而她在不堪身心長期疲憊之下,決意放棄上訴。
10年死8長頸鹿 5隻超短命 六福村擬再引進長頸鹿遭動團反對

詳述相關過程,及動物保護法律的不足和執行障礙。
在動團揭露六福村禽鳥表演後場存在的嚴重動物福利問題後,新竹縣動物防疫所的評鑑報告,也指出該設施後場存在光照不足、環境單調、空間狹小與缺乏豐富化等問題。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六福村已將部分大型鳥類與鳥籠移出後場,並改善採光配置,顯示外部監督確實能帶來改善。
記者會中,協助此案的大恆法律事務所所長李荃和,以及動物社會研究會的理事長林宗穎律師也就法律人的觀點發言,指出在強調證據導向的行政與司法體系中,如何有效取得影像證據,是動保工作的最大難題,而如何平衡公益揭弊與隱私保障,則是關鍵課題。李荃和說,妨害秘密罪的一個重要要件是「無故」,也就是缺乏正當理由,判決反映出我國無論是法制規範或司法實務,都對動物的處境疏於理解,以致權衡結果常是偏失的。林宗穎表示,二審判決雖未否認動物保護具公益性,也未完全否定秘密調查的必要性,但對「無故」或「法律上正當理由」的認定過於嚴苛,可能導致未來公益揭弊行動者處處受限。

聲援團體之一的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指出,六福村長期以來對多位動保人士的提告,顯示是策略性訴訟,旨在給予壓力,達到產生寒蟬效應的目的,以阻止公民團體的監督。
其實,國外更不乏公益調查和保障隱私衝撞的實例,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部分州制定的《Ag-Gag Laws(農業封口法)》,禁止民眾在未經同意下,進入農場或食品加工廠進行拍攝或記錄,特別是動保人士或記者。愛荷華州(Iowa)曾發生動保人士因潛入養殖場拍攝虐待動物影片被起訴;動保團體Mercy For Animals和PETA的成員更多次因揭發工廠化畜牧場內的動物虐待行為,而遭警方逮捕或面臨訴訟。但此法備受爭議,一些州的法令甚而被判違憲,認為違反言論自由。

但當動保人士的行動過激時,也會有不同結果,例如2019年發生於澳洲的「農場入侵(Farm invasion)」行動,動保團體先是製作所有農場的名錄和地址,呼籲民眾經過時不妨「順便」拍照、錄影,引發農場場主的恐慌,並有動物權人士在未經許可下闖入農場直播虐待動物的場面,結果部分人遭警方逮捕並被控侵入與違反私領域等罪名。
林婷憶表示,儘管對判決結果失望,仍會持續為動物發聲,不因此案受挫,不讓這些被遺忘的角落淪為動物墳場。而到場聲援的動團一致呼籲,應修法加強對動物展演場所的監督,並強化後場管理規範和推動資訊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