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組/綜合報導

當「毛小孩是家人」的觀念漸植人心,而且越來越多配偶不生小孩、只養毛孩時,政治人物也益發重視毛孩代表的選票,樂於投注資源,打造友善寵物空間或是營造友善寵物城市的風貌,桃園市近期的作為就相當亮眼,大有「超車」台北和新北的企圖。
8月1日,桃園市南昌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啟用了全台第一座公立寵物狗戲水池,事實上它不止是消暑的泳池,並兼具水療復健的功能。桃園市動保處處長王得吉說,「我們一開始的設計概念就是讓戲水兼具復健功能,這對關節退化、術後恢復的犬隻非常有幫助。」因此這座戲水池具備「水療」的潛力,是一個結合「健康促進」與「動物福利」的公共空間,可惜或許限於經費,戲水池現階段還無法供應溫水,所以冬季時不開放。
根據動保處的資料,這座戲水池長10公尺、寬4公尺、 池底為緩坡式,最深處約85公分,採循環淨水系統與濾毛功能,全程不使用漂白水或含氯成分,以確保毛孩皮膚與眼睛不受刺激。池邊則貼心的設有止滑鋪面,方便高齡犬或腿腳不便的狗狗安全上下水池。

啟用當天,就吸引了不少主人帶著毛孩前往體驗,只見有些狗一躍而下,興奮不已,有些狗則顯露畏懼,需要主人在旁引導陪伴。而根據動保處制定的戲水池使用規範,首次戲水的狗隻,應穿著寵物救生衣,並由飼主全程陪同,而為了維護水池秩序和安全,所有飼主都必須全程在場,並留意毛孩的狀態,不得脫離視線範圍。
為了配合多數毛孩家長的作息,戲水池的休池時間是每周一、周三,及國定假日,周六和周日都可預約使用,每天分為三個時段,分別是09:30–11:30的上午場,和 13:00–14:30及 14:30–16:00兩段下午場。王得吉表示,一天分為3個時段,是為了避免被少數狗占用太長時間,未來則會視實際使用狀況再做調整。
基本上所有家犬都可免費使用這一戲水池,前提是必須完成寵物登記、狂犬病疫苗注射和絕育,這部分是由毛孩家長在預約時自行申報,並須說明最近一次施打狂犬病疫苗的日期。王得吉指出,目前是鼓勵毛孩家長多使用戲水池,並宣導三合一規範,日後就會抽查家長申報的真實度。
全台第一座公立戲水池不止造福桃園市民,目前並對全台有需求的毛孩開放,一律採用線上預約。有心嘗試的毛孩家長動作要快,以免日後限定桃園市民優先使用。

桃園領先各縣市的紀錄,還包括全台第一間合法的寵物生命紀念業者「幸福美地」,及全台數量最多的28座寵物公園。桃園市農業局近年以一行政區、一座寵物友善公園為目標,使得2018年還只有5處寵物公園的數字快速上升,2022年達到19處,到今(2025)年4月11日更成為28處,躍升為全台擁有寵物友善公園或活動專區最多的縣市。
回顧由台灣動物保護監督聯盟於2023年舉行的「全國寵物狗公園調查」記者會,立委吳思瑤當時發言指出,各地寵物公園的分布既患寡也患不均,需要改善,而她更提出「寵物活水樂園」的構想,希望能建置一座供狗游水戲水的空間,兩年後這一提案落實了,只是既不在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也不在她的故里台北縣,而是新近力拚出圍的桃園市。
如同桃園市農業局長陳冠義所說:「這個戲水池不只是給狗狗放鬆,更是市府推動動物友善城市的具體實踐。我們希望透過公共資源,讓寵物也能享有健康與尊嚴的生活。」寵物公園和狗戲水池提供的不僅是表象的活動遊戲場域,更蘊含著主政者重視的動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