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浪貓TNR、終老病房到認養小棧  桃園動保里長聯盟愛心出擊

新聞小組 / 報導

剛掛牌的五中社區愛心認養小棧裡,一面彩繪著貓咪靈動身姿的牆壁,非常吸睛,讓認養人忍不住以它為背景合影。   巫仁傑/攝

在桃園,有三位里長因為一群在街頭討生活的浪貓,而意外串起了一條暖心的連結。他們本就肩負著里民服務、關懷長者、環境維護等繁重的例行公務,卻仍默默替自己加上一項額外的使命:只要在社區巷弄間有任何走失、受傷、被遺棄的小動物,他們就會趕在第一時間出現,確保每一條生命都不被忽視、都能得到及時的溫柔援助。現在他們又共同開啟社區認養小棧的大門。

這三位里長中最知名的,當屬打造了「友善浪貓社區」的中聖里里長崔美瑛,她在2006年首度當選里長時,為了解決社區內多逾80 隻流浪貓的問題,和浪浪結下了不解緣。原本不愛貓狗的她,只因想妥善消除人貓衝突,以及由貓咪引發的人際糾紛,而一頭栽入捕捉 → 結紮 → 回置的TNR工作。眼見中聖里的流浪貓數量逐年降低,里貓成了珍稀動物,令她對TNR的功效深信不疑。

崔美瑛常說,「流浪貓不是難題,對待生命的態度,才是我們該學習的事。」在她的帶動下,里民學會與貓共處,孩子學會尊重生命;不僅年輕人樂於加入志工隊,連長輩看見受傷的貓狗,也會急著催促:「快去找里長」。看盡了浪貓與生死搏鬥的滄桑,幾年前,她把里辦公室的一角改建為「終養病房」,讓重病、年邁,不適合在街頭放養的浪貓,有了最後的棲身之地。

桃園五中社區愛心認養小棧11月20日掛牌啟動,左起 : 動督盟秘書長何宗勳、黃敬平議員辦公室助理蔡宗錡、桃園市動保處處長黃得吉、五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信棠、彭俊豪議員、崔美瑛里長。

「德不孤,必有鄰」的好事果然發生在美瑛里長身上,一里之隔的中平里有位久任里長的顏秀錦,秀錦里長因為專長蒔花種草,有著「被里長擔誤的園藝魔術師」之譽,事實上她不僅鍾情花木,也愛憐小動物,餵食街貓之外,並與先生在家中收容流浪貓狗。

兩人的接觸始於中平里的仲平黃昏市場,市場內數不清的貓隻帶來跳蚤咬人問題,令秀錦里長非常困擾,而美瑛里長和大兒子則是為了執行TNR來到市場,也讓秀錦里長見識到誘捕籠的威力,結果前後共計抓到大大小小百餘隻貓。對 於傳統市場內的貓咪生態,美瑛里長感觸深刻,因為攤商習於用貓驅鼠,或許偶爾會丢食物犒賞貓,但絕不自認是飼主,結果讓市場內的貓隻「生生不息」,在歷經多次與市場拆除工程競賽,搶救貓的體驗後,美瑛里長現在聽到拆市場就頭皮發麻,憂心很多貓咪的生命遭到忽視,並更慎重執行TNR和後續的監控工作。

 

五中社區的五個里分別是中山、中原、中平、中聖、中泰,而中平、中聖、中泰里已結成動保鐵三角。

自小愛動物,陪著母親美瑛里長進行TNR多年的陳信棠,2018年一舉當選與中聖里比鄰的中泰里的里長,成為當年的選舉佳話,也促使友善浪貓社區的版圖快速擴張,而動保鐵三角也蔚然成型,他們攜手以熱忱服務鄉里、關愛照護浪浪,把個人的善心,凝聚為集體力量。

長年照護浪犬街貓,必然會有飼料、醫藥費等開銷,尤其以突如其來的醫療費用最惱人,為了籌措經費,美瑛里長搬出擅長的團購,秀錦里長則是學了醃製鹹豬肉的好手藝,再交由美瑛里長銷售,此外,定期勸募物資,辦理跳蚤市集兼送養會,也是兩位專職里長賺取養貓基金的方法。但美瑛里長也坦言,團購辦得再勤快,收益依然有限,這時就得靠另有正業的陳信棠大力挹注。

2022年,中平里兩隻結紮浪貓「寶咖咖」與「球球」相繼嚴重受傷,不宜再留在街頭,但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安置,顏秀錦凝視著貓咪無助的眼神,向動保夥伴求援,已成為五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陳信棠做出決議:把市民活動中心裡一間三個里共用為倉庫的房間,挪出空間作為浪貓病房。於是,這間原本堆放雜物的倉房,在志工和區公所的協助下,清理粉刷、裝設窗戶護網、擺上二手貓窩,甚至彩繪了一大片滿布貓咪的牆面,讓房間洋溢陽光活力。

而原本被規畫終養的貓咪,在這個環境內,竟常因被參訪者看到,獲得進入家庭的機會,於是三年來,這間貓房已成功送養41隻貓,連從死亡關頭搶救回來的「寶咖咖」,都找到遠在嘉義的新家,當顏秀錦、崔美瑛與志工開車護送牠前往時,看著在後座安穩睡著的寶咖咖,她們在前座不禁流下欣喜又不捨的淚水。

2025年11月20日,這間從倉庫轉為貓病房的貓房,再次華麗轉身,成為桃園市第一座由里長運行的社區型「愛心認養小棧」,當天在動保議員彭俊豪和黃敬平辦公室的見證下,由桃園市動保處處長王得吉、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動督盟)秘書長何宗勳,及五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信棠共同掛牌啟動。

五中社區發展協會裡的貓房,所有設備都是各方捐贈的二手物資,包括木質貓窩;而貓型抱枕是「老賓」往生後,特別訂製的紀念品。 崔美瑛/提供

掛牌儀式中,三位認養人現身說法,一致肯定在三位里長和志工的悉心照護下,這兒的貓咪在進入家庭後,不須費心調教,就能融入家居生活。動保處處長王得吉表示,未來將以「社區認養」結合「生命教育中心」,整合TNR資源,讓認養小棧成為社區的動保據點,希望有更多鄰里響應。在場人士並以「在地的問題,在地解決」作為共同信念,主張各里應自行解決流浪動物的管控和送養,不是把問題都丟給動保處和動物之家。

彭俊豪議員則肯定「五中社區認養小棧是最能代表『社區力量』的成功案例」,顯示動保議題不是政府的專屬,更需要社區一起參與;從里長、志工到鄰里居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支持生命、改變生命的力量。

動督盟秘書長何宗勳則期許,有13個行政區和504里的桃園市,能成為友善動物城市的典範,社區認養小棧未來不只是「認養點」,更是多功能的在地動保平台:負責生命教育與飼主責任的宣導推廣,也是鄰里交流觀念和經驗的公共空間。

你是否也盼望三位里長共組的「動保鐵三角」,能逐步擴展為五里大聯盟,進而結合更多的里長,全力推動浪浪TNR,為友善動物城市打下堅實的基礎!

延伸閱讀:

浪浪教授的一堂「生命教育」!友善動物里長用14年時光 了悟安寧照護

飼主自殺厠所裡關藏黑狗 餓兩週靠食糞為生 桃園三里長協力救援

1隻貓咪5個主人 出事沒人管 「動保里長」崔美瑛期盼落實飼主教育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