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世界愛犬聯盟與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縣市議員動物保護貢獻獎」,今(22)日正式公布得獎名單。最終共有來自 12 個縣市、23 位議員脫穎而出,展現台灣地方民代在推動動物保護議題上的努力與成就。
獲獎名單包括:台北市許淑華、鍾佩玲、陳宥丞;新北市洪佳君、陳儀君、戴瑋姍;桃園市黃敬平、彭俊豪;台中市蔡耀頡、周永鴻;台南市蔡筱薇、李啟維;高雄市黃秋媖、鄭孟洳、白喬茵;新竹市許修睿;新竹縣朱健銘;南投縣簡千翔、林儒暘;彰化縣楊子賢;屏東縣梁育慈;花蓮縣張美慧、楊華美。
本屆共有 35 位縣市議員參與(含自行報名與被推薦),最終評選出 23 位獲獎者,其中女性議員 12 位、男性 11 位。值得一提的是,新竹市議員許修睿更是現任議長,顯示動保議題在地方議會中已逐漸跨越性別與職務的界線,展現多元與均衡。評審委員則由王唯治(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理事長)、呂幼綸(世界愛犬聯盟台灣總代表)、童麗麗(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副秘書長)、楊靜宇(台北市獸醫師公會副理事長)與侯兆誠(新北市寵物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組成。
表揚三大要素 奠定動保議員典範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理事長王唯治指出,民意代表對動保政策的推動至關重要,尤其地方縣市議員最能直面民眾需求。此次獎項的評定標準著重三大面向:一、在立法與修法上有具體貢獻;二、在行政監督與預算審查上積極把關;三、在公共參與上與動保團體協作、承接陳情、召開公聽會或推動政策溝通。王唯治強調,這些獲獎者都是在地方實踐動保價值的關鍵角色,值得社會肯定。
四大特色方向 地方創新逐步成形
綜觀 23 位得獎議員的表現,可歸納為四大特色方向,顯示台灣動保政策正由「收容所思維」邁向「全鏈治理」,逐步形成結合法規、行政、教育與社區的完整體系。
一、制度建構
多位議員透過自治條例與修法,補足中央法令不足:
- 周永鴻(台中):推動《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守護特有種棲地。
- 楊子賢(彰化):兩年內完成《石虎保育自治條例》立法。
- 楊華美(花蓮):推動《禁用除草劑自治條例》,守護野生動物棲地。
- 鄭孟洳(高雄):推動《寵物生命紀念自治條例》,制度化毛孩善終服務。
- 許修睿(新竹市):修正自治條例,禁止毒餌,奠定地方法制基礎。
- 梁育慈(屏東):修正自治條例,完善收容、認養與飼主責任規範。
- 戴瑋姍(新北):增訂「山豬吊條款」,全面禁用殘酷陷阱。
二、行政監督
議員積極監督收容所、公共設施與預算執行,確保政策落實:
- 許淑華(台北):刪除不當安樂死與焚化預算,轉作結紮資源。
- 鍾佩玲(台北):嚴格監督寵物買賣,踢爆黑心產業鏈。
- 陳宥丞(台北):要求改善收容所犬舍高溫與管理制度。
- 洪佳君(新北):主持動保公私協力座談,推動跨局處合作。
- 黃敬平(桃園):要求收容所公開死亡數據,提升透明度。
- 彭俊豪(桃園):六福村狒狒誤殺事件後,要求建立野生動物脫逸 SOP。
- 蔡耀頡(台中):推動偏鄉節育行動,要求結紮資源延伸至私人狗園。
三、教育倡議
議員將生命教育與社區推廣結合,讓動保深入校園與社會:
- 陳儀君(新北):首創將動物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
- 黃秋媖(高雄):十年巡迴辦理 70 多場結紮與生命教育活動。
- 白喬茵(高雄):推動「讓母雞自由」行動,提升畜禽福利。
- 蔡筱薇(台南):倡議「寵物友善地圖」,推動城市友善政策。
- 張美慧(花蓮):推動寵物殯葬專區與善終教育,深化社會意識。
四、實際行動
多位議員親自參與救援、善後與基層協作,展現真情與使命:
- 李啟維(台南):與志工並肩推動「結紮代替撲殺」,落實零撲殺。
- 朱健銘(新竹縣):從救援受傷流浪犬起步,將經驗轉化為制度倡議。
- 簡千翔(南投):發起「浪浪送行者」,親自為路殺犬貓善後。
- 林儒暘(南投):長期受理民眾陳情,推動跨單位動保合作。

合辦團體觀察:地方與中央互補
世界愛犬聯盟台灣總代表呂幼綸表示:「台灣第一批『動保縣市議員』於 2025 年順利產生!與過往『動保立委』相比,地方議員雖無中央立法大權,卻能透過自治條例與預算監督,把中央框架落實到地方需求。他們是制度能否落地的關鍵執行者與監督者,也是連結民間與政府的重要橋梁。」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李朝全則指出:「動保涉及層面廣泛,從動保處、環保局、警察到基層里長,都需要議員居中協調。無論是防疫、收容還是 TNVR,若無地方議會支持,行政單位難以全面推動。此次得獎名單顯示,全國各地已逐漸出現具體的典範。」
世界動物日百年主題 與獎項相互呼應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表示,今年適逢「世界動物日」100 週年,主題為 「Save Animals, Save the Planet」(拯救動物,拯救地球)。頒獎典禮將於 10 月 3 日在立法院舉行,呼應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國際時刻。
何宗勳強調,動物保護與地球永續密不可分,當棲地被破壞或物種瀕危,最終受影響的也是人類自身。「守護動物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這不僅是口號,更是實際行動的召喚。
展望未來 呼籲社會支持動保議員
三大主辦單位共同呼籲,民眾應更關注地方議員在動保議題上的表現,給予肯定與支持,讓更多民代願意將動物福祉納入施政優先順序。
此次「全國縣市議員動物保護貢獻獎」的設立,不僅是對 23 位得獎者的表揚,更希望能建立制度化的標竿,推動更多縣市議員加入行列,讓台灣逐步邁向真正的「友善動物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