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組 / 綜合報導
秋天可說是台灣民眾聞「蜂」喪膽的季節,因為這是虎頭蜂族群最壯大、領域性最強的時際,8月下旬才發生台東登山隊遭虎頭蜂攻擊,多位隊員被螫傷、領隊不幸身亡的事件,也令人想到必須和虎頭蜂正面對決的捕蜂員身處的險境,而新北市動保處在9月20日宣布好消息:今後可由無人機上陣防治虎頭蜂,此外,委託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建置的「新北市虎頭蜂熱點網站」,也開放使用。
楊恩誠教授表示,每年7至9月是虎頭峰出沒的高峰期,但隨著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現在不僅報案數逐年上升,例如新北市已從3年前的5500件增至目前的8000件,而且連10、11月也能接到報案,其中不乏遭螫死的案例。他也強調在尊重生命和生態的原則下,希望人與蜂能和平共處,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安全距離,只是台灣共有8種虎頭蜂,警戒範圍從5公尺到100公尺不等,所以大家應多了解牠們各自的習性。
新北動保處處長楊淑方說,新北市捕蜂抓蛇業務於2017年由消防局移交動保處後,加上原本的動物救援工作,動保處每年案量逾30,000件,因為動保員人力不足,無法負擔,只能編列預算,委託民間廠商協辦,負責夜間及假日救援,又因捕蜂工作的危險性極高,需要專業技能,所以完全委由外包廠商處理,每摘下一個蜂巢可支領1377元。楊淑方表示,以一年8000案計算,可以了解委外總預算的3189萬7883元中,捕蜂一項就占了1100多萬元。
新北動保處這回和譜曲辰農業科技公司合作,讓原本以無人機農業代噴、智慧農業科技服務為主的公司,衍生出捕蜂、摘蜂巢的新業務,連可以噴出發泡劑封住蜂巢的無人機,都是創新設計和製造的機具。此外,借助無人機的鏡頭及衛星定位系統等技術,在山林中、樹叢間搜尋蜂巢的作業也簡便不少,不但提高作業效率,還能減少捕蜂員與蜂群的直接接觸,讓捕蜂過程的安全性大為提升。
雖然有智能無人機可以代勞近距離對抗蜂群和蜂巢的任務,但精良的人力還是不可少,一來是操控無人機的「飛手」,再來是用網布套住被發泡劑封住的蜂巢和取下銷毀的高手,因此新北市農業局局長諶錫輝宣布,成立由10人組成的「無人機防治虎頭蜂保衛隊」,這10人接受過60個小時的無人機培訓課程,也受過面對虎頭蜂的裝備訓練,既是飛手也是高手,其中5人更是新北市動保處的動保員。楊淑方說明,這是為了不大幅增加委外經費的措施,未來只需租用無人機,操作無人機的捕蜂任務則由動保員負責。
至於「新北市虎頭蜂熱點網站」是整理新北市近6年的虎頭蜂通報案,將築巢地點逐一建檔、分析,並繪製為地圖,讓民眾一目了然。據統計2018年至2023年通報數最高的行政區依序是新店(3,388件)、淡水(2,571件)、汐止(1,838件);螫傷案的熱點集中於市區及郊山步道,仍以新店居首,坪林、淡水次之。
而臺灣的8種虎頭蜂,分別是全球體型最大的中華大虎頭蜂、體型第二大的姬虎頭蜂,和擬大虎頭蜂、黃腰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黑腹虎頭蜂、臺灣特有種的威氏虎頭蜂,入侵外來種的雙色虎頭蜂。其中以黑腹虎頭蜂最具攻擊性,和 中華大虎頭蜂、黃腳虎頭蜂共列新北市的三大螫人蜂。有興趣的民眾不妨上網多認識牠們,也可維護自己居家和登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