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營養不良、躺在屎尿中 台灣乳牛痛苦指數高

記者 李娉婷/報導

你有想過手中的那杯純白鮮奶,可能來自乳牛的血淚壓榨嗎?牛奶在許多家庭中是日常必備的飲品,「精選優質牧場乳源、專業飼養、獸醫把關」等廣告包裝,讓人以為背後的牧場品質不差,但其實,台灣的乳牛過的並不好。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會)今(18)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台灣乳牛飼養五大痛苦指標」,指出乳牛在台灣面對各種疾病、熱緊迫、消瘦、不當飼養、照護人力不足等問題,嚴重身心不健康!

動社會表示政府與產業應致力改善乳牛動物福利,制定「乳牛動物福利規範」。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根據台灣農業委員會2017年統計,台灣有553個酪農場、飼養60,523隻泌乳牛,飼養最多的是六種乳牛品種中產乳量最大的「荷蘭牛」(Holstein,荷斯登牛),但荷蘭牛原產於-5~21℃的溫帶,與氣溫動輒超過此範圍的台灣氣候差異極大,動社會表示,台灣每年至少有8到9個月的月均溫超過21℃,85%以上的乳牛又養在南部地區,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中,可估算出台灣乳牛每年有長達240天都處在熱緊迫狀態[1],而熱緊迫就像人類的中暑一樣,會嚴重影響乳牛的飲食攝取與健康。

此外,荷蘭牛是畜牧工業化後培育出的高乳量品種,平均每天約可泌乳30公斤,比自然狀態的乳牛多了3到4倍,超高的泌乳量對乳房及能量的消耗極大,而乳牛須懷孕生產才會泌乳,為了提高產能,乳牛在產後60天會再次人工授精、一邊懷孕一邊產乳,導致營養與體力的雙重消耗︰乳牛肚皮無法像人類一樣可在懷孕時向外撐開,而是向內擠壓內臟,因此懷孕期間的母牛往往因為進食困難無法補充足夠營養,再加上必須提供30%養分給胎兒的同時又得大量泌乳,這樣的情況下會出現所謂的「負能量平衡」現象(泌乳所需超過採食所能供應能量),讓台灣乳牛在產後2個月的疾病發生率高達75%。

乳牛懷孕時肚皮向內擠壓內臟,造成進食困難,營養不足還要提供養分給寶寶,消瘦見骨,為普遍的「負能量平衡現象」(negative energy balance, NEB)。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在先天的品種問題與後天的人為生產機制下,動社會表示,台灣乳牛約在5、6歲時就會因過度泌乳導致的乳房炎、繁殖障礙,或飼養環境不佳導致的熱緊迫、蹄病、關節炎等疾病而遭淘汰,被送入屠宰場成為「國產牛肉」,但在自然狀態下,乳牛壽命可達15-20歲。

動社會補充數據說明,根據農委會畜試所研究報告,台灣乳牛淘汰原因41%是泌乳問題、19%是蹄病問題、11.6%是繁殖障礙,其中乳房炎占泌乳問題中的95.1%,而乳房炎及蹄病與畜舍環境及飼養管理有很大的關係——乳牛如果能在乾燥舒適且足夠的空間生活、每天躺臥14個小時,就可讓四肢放鬆達到休息目的,此時,流經乳房的血液可增加30%以上,維持泌乳量及乳房健康,但是台灣的乳牛多飼養在無法滿足這些條件的畜舍中,環境潮濕髒亂、地板材質不適合乳牛先天蹄腿構造等原因,都讓乳房炎及蹄病更容易發生。

「雖然乳牛的品種有一些先天問題,但在好的飼養環境下,乳房炎、蹄病、負能量平衡等狀況都能被好好控制,懷孕乳牛本來就已經吃得不多,但在台灣,環境不舒適又更吃不下了」動社會研究員說道。

台灣乳牛長期躺臥在自己的糞尿髒污上,不舒適又易造成乳房炎。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畜舍地面濕滑,乳牛容易滑倒或劈腿,嚴重時會因無法站立而遭到淘汰。為了減少這樣的狀況發生,台灣常見酪農將乳牛後腳綁起,以免乳牛滑倒劈腿,但牛的行走也受到限制。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此外,台灣的酪農產業人口老化、嚴重缺工,專業技能與設施、專業照護與獸醫人力皆嚴重缺乏或有斷層也是大問題,動社會指出,在北歐已經有超過20%的農場引入擠乳機器人,且比例還持續在增加中,因為每頭乳牛的漲乳時間不一,人工榨乳須配合人的作息,若是機械化,乳牛可自行選擇榨乳時間,減少人為影響下造成的緊迫。

動社會研究員說明,全台灣目前只有一間酪農場有榨乳機器人,乳牛若是脹奶不舒服了就可以自己進到欄位中榨乳,根據每隻乳牛身上感應器的紀錄,牠們每天會使用3到4次自動榨乳機,但若是人工榨乳,一天只會有2次,而且乳牛還要被趕來趕去,造成身心緊迫,檢測結果也顯示使用動榨乳機獲取的生乳體細胞數(乳房炎的指標之一)較低。

此外,在動社會走訪的24家酪農場中,只有1間有提供懷孕乳牛鋪墊料的舒適環境、5間有提供牛床,其他的皆沒有提供乳牛適當的休息地。

每頭乳牛漲乳時間不一,卻必須配合人的作息統一榨乳。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但與持續提升酪農品質的國家不同,台灣農委會在傳統酪農的要求下,於今(2019)年1月宣布將開放酪農申請外籍移工400人,選擇往老舊的方法投注資源!加上全台乳牛獸醫師不到30位、專業修蹄師只有20幾位、酪農使用電子健康監控系統管理的比例極低等狀況,台灣酪農的飼養水平落差極大。

為此,動社會要求農委會應儘速提出改善政策,成立輔導團協助台灣酪農改善飼養環境、提升飼養知識與動物福利,並訂定「乳牛動物福利規範」供產業依循。動社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目前台灣已經訂有蛋雞跟豬的動物福利規範,但牛還完全沒有,以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標準,應該各種動物福利規範都要有。

「不管你喝不喝牛奶,乳牛的處境需要你的重視」陳玉敏說,今天公布的這些狀況,會有些人以為這是個案、以為動保團體又要攻擊產業,目的是要讓大家不要喝牛奶,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些現象都是有經過學者專家研究、台灣牧場普遍遇到的問題,她強調還是有好的酪農場,只是比例極低,台灣很多的酪農設施老舊,人力及專業知識不足,這是產業要好好面對、也是政府必須帶頭改善的,而非在原地踏步,讓產業品質停滯不前。


[1]以代表乳牛熱緊迫程度的溫濕度指數(THI值)計算,可得出台中以南的THI值年平均數為74,其中有4個月達79-81,而THI值≧72乳牛就會呈現不同程度的熱緊迫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