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巨獸” 馬賽長頸鹿列瀕危物種

記者 李娉婷/報導

作為一種「常見野生動物」,長頸鹿的數量一直很少受到關注,但近幾年來,科學家及環保主義者一直在為長頸鹿敲響警鐘,提醒大眾長頸鹿也正在面臨數量下降的威脅。近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就將馬賽長頸鹿(Masai giraffe)列為瀕危物種,這種分布於肯亞及坦尚尼亞的長頸鹿亞種,在過去30年間數量下降了近半!

馬賽長頸鹿近來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 取自Wikimedia Commons(credit: AindriúH)

相較於大象、犀牛和獅子等動物,長頸鹿在非洲一直是「被忽視的物種」,近年來許多科學家和保育團體就指出,長頸鹿正在經歷「無聲滅絕」,長頸鹿保育基金會(Giraff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GCF)就曾表示,非洲長頸鹿的數量在過去15年中,從14萬降到了8萬以下,但狩獵牠們在許多非洲國家仍然合法。

今年5月,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FWS)才宣布,正在調查是否應將長頸鹿加入瀕危物種名單中、受美國《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保護,IUCN則先一步地採取了行動。

紅皮書被認為是全球最具權威性的生物多樣性狀況指標,同時也是許多國家評估境內受脅物種名錄的⾸要參考依據,本(7)月,紅皮書進行了年度更新,將馬賽長頸鹿從易危(VU)級別提升到了瀕危(EN),導致動物數量減少的主因則是盜獵和土地使用的變化,儘管在肯亞及坦尚尼亞估計仍有35,000隻馬賽長頸鹿,但牠們在過去30年數量已經少了近50%;在同一時間段內,非洲的長頸鹿總數則是減少了40%。

獵捕長頸鹿在肯亞及坦尚尼亞都是違法行為,但牠們仍因為皮、肉、骨頭及尾巴的需求而遭到盜獵——在非洲一些地區,長頸鹿尾巴被認為是身份的象徵,根據美國非洲公園基金會(African Parks)的說法,在婚禮上,如果新郎想要牽過新娘的手,就需要交給新娘父親長頸鹿的尾巴。

根據IUCN的數據,每年有2%到10%的馬賽長頸鹿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提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被非法捕殺,由於內亂和長頸鹿部位的新興市場,包括尾毛珠寶和骨雕,近年來長頸鹿的盜獵活動有所增加,根據坦尚尼亞的媒體報導,一些人甚至認為長頸鹿的骨髓和大腦可以治癒愛滋病。此外,因為非洲人口數量增長並擴展到過去的荒地,車禍、叢林肉的需求也導致了長頸鹿死亡量的增加。

與其他受威脅的物種相比,長頸鹿一直很少被研究,根據長頸鹿研究員詹克(Axel Janke)的說法,目前已有數千篇關於白犀牛的科學論文,長頸鹿只有約400篇,而長頸鹿的數量甚至少於非洲大象。「可以說牠們是被遺忘的巨型動物,」長頸鹿保育基金會創辦人之一的芬尼西(Julian Fennessy)說:「令人難過的是,當大象、犀牛、獅子和其他物種獲得更多關注的同時,長頸鹿的數量正在下滑。」

目前,在長頸鹿的9個亞種[1]中,馬賽和網紋長頸鹿屬於瀕危物種,努比亞和科爾多凡長頸鹿則屬於更接近滅絕的極危物種,非營利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國際法律主任桑納瑞(Tanya Sanerib)表示,馬賽長頸鹿是所有長頸鹿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當人們談起長頸鹿時,牠們可能就是會被想到的典型動物,而馬賽長頸鹿被列為瀕危物種是一個警訊。

桑納瑞表示,人們還有許多關於長頸鹿的知識要去了解,失去牠們將會是一種恥辱,例如,長頸鹿有複雜的循環系統,對於了解人類的高血壓有所影響,研究人員還發現長頸鹿會在夜間發出低頻率的聲音,而確切原因還沒有被釐清。

芬尼西表示,總體而言,這項新的評估揭開了這種動物的困境,他說:「透過確定牠們屬於瀕危物種,現在開始進行各項措施,我們可以在為時已晚前扭轉局勢。」


[1] 過去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長頸鹿只有一種,並分為9個亞種,但近年來也有研究認為,長頸鹿一共有四種,而馬賽長頸鹿是其中的一個獨立物種,但這項說法目前仍未被廣泛認可。

插畫:COCO MA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