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保教育入課綱” 動保教材手冊將揭新頁

記者 吳昱賢/報導

編撰團隊耗費許多心力協調各界意見,正如火如荼的不停開會討論 圖片來源/彭雅玲 提供

台灣《動物保護法》於2018年底修法通過,明定要將動保教育納入課綱中,目前「動保教育教材」的撰寫工作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因為內容聚焦於同伴動物,曾引發不少人的質疑,經由編撰團隊的努力溝通和釋疑後,各界正引頸期盼這份即將端出的教材,為動保教育開啟新紀元!

動保教育教材撰寫團隊主持人彭雅玲指出,各界對於這份教材的想像有相當大的落差,教育部希望能編寫出一套面向學生「完整、全面、單一」的教材,而動保界人士希望能盡可能地將不同的議題納入,但是,在經費有限、時間緊湊的情況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為此,編撰團隊耗費許多時間去協調各界的想法,最後將這份教材定調為「橋樑書」,教材的對象也不再是學生,而是老師們,希望這份教材能成為一份教師手冊,作為教師接觸動保教育的第一道踏步階,提供初步卻相對完整的架構,讓不諳動保知識的老師能快速上手,並且能針對學生設計一套教案,題材貼近學生,老師教授的意願也會升高。

團隊主持人彭雅玲現在正為「動保教育教材」努力 吳昱賢/攝 

彭雅玲表示,12年國教講究素養導向,希望老師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設計出適合班級的教材,更希望學生們不光只是學習,還要能夠內化和進一步行動,如果「動保教育教材」只能照本宣科,無異於走回頭路,更可能讓老師的教授意願大幅降低。

因此,以素養導向為核心精神撰寫的動保教材,希望學生不僅僅是學習動保知識,更能夠進一步自我覺察,思考自己與同伴動物之間的關係,甚至能以健康、正確的態度與同伴動物互動。

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還有一項重點,便是跨領域、跨學科,動保教材也是如此,須能融入國文、英文、生命教育、社會等課程中。彭雅玲以自身的中文專業舉例,作家沈石溪就有相當多引人入勝的動物小說作品,像是《盲童與狗》、《警犬拉拉》都可作為輔助教材。

曾有動保人士建議將「經濟動物」、「展演動物」納入教材中,編撰團隊考量作為「第一步」,教材應當採用最親近、最貼近生活的內容,因而限定為「同伴動物」,但如果動保教材推廣順利,下一步或許就能考慮編撰「經濟動物」,讓孩子們了解農場與肉食的真相,及相關知識。

目前教材撰寫已經完成八成,彭雅玲正與四所學校的校長開會,規畫在10月進行試教,為了確保教材的可行性,將橫跨不同學制,包含國小、國中、高中及高職。未來,編撰團隊將會進駐校園,協助老師設計教案,也希望透過試教,讓第一線的老師回饋學生意見,讓這份教材更加完整。

彭雅玲強調:「教育是持續而累積的工作。」這份教材不會隨著計畫結束就跟著終止,而是希望能持續吸收不同的回饋,漸進式地改進,並且讓老師得以與在地的動保團體合作,持續累積知識和實務經驗,才能真正落實動保教育!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