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獼猴遭豢養15年後棄養 找家路艱辛

記者 李娉婷/報導

今(2019)年8月,收容流浪貓狗的台北市動物之家出現了一則台灣獼猴收容公告,並開放民眾認養,引發熱議,由於貼文可能造成台灣獼猴可以當寵物飼養的誤會,台北市動物之家當日晚間緊急徹下公告,但這隻獼猴確實需要找「家」——因為牠從還是小嬰猴起就被人私自豢養,與人生活15年後卻又遭到棄養,野外已經無處為家,幾經輾轉,好不容易才在嘉義找到了落腳處。

在民間團體的協助下,被人豢養15年後又遭棄養的台灣獼猴「妹妹」在嘉義找到終養場所。  李娉婷/攝

一條長長的鐵鍊連接著頸部的項圈,另一端繫在一個戶外開放空間的金屬桿上,15歲的雌性台灣獼猴「妹妹」躲在牠專屬的高架小屋中,只有聽到熟人呼喚才會探出頭、下到地面玩耍,每天傍晚,牠還會爬上小屋屋頂,看著夕陽發呆。這是妹妹下半生能擁有的最大自由及陪伴,因為牠被人豢養了15年,既不熟悉其他的同類,也沒有獨立覓食能力,沒有機會再回到野外。

8月4日,台北市動保處接獲兩起民眾通報,一隻台灣獼猴在非棲地範圍的住宅區遊蕩,隔日凌晨獼猴被捕捉進入動物之家,但獼猴意外地非常親人,不似一般野生動物,經過動保處查訪當地鄰里,才知道原來這隻台灣獼猴「有人飼養」,通知飼主陳小姐領回後,等到的卻是陳小姐不擬續養的決定。

台北市動保處技正翁綉雯說明,這隻台灣獼猴是在2005年時獲得飼養許可,陳小姐開始飼養時小猴才5、6個月大,來源不明,是她與前男友共同飼養的「寵物」,向政府單位報備後,有台北市政府建設局(台北市動保處上級機關「產業發展局」前身)開立的飼養許可證明,過去都是由陳小姐親自照顧,但陳小姐結婚後夫家環境不允許飼養獼猴,獼猴只能留在老家讓父母照顧。

這隻台灣獼猴被養在頂樓,用足夠長度的鐵鍊讓牠可以活動,但飼主離家後,孤單的獼猴開始頻繁「逃家」,8月被動保處發現時,已經是今年第二次咬斷項圈跑掉,有次還曾跳上車輛,弄碎擋風玻璃讓飼主一家賠了十幾萬,「兩個老人家跟猴子不是那麼熟,也不太會照顧,牠本來很黏主人,可能是想找她」翁綉雯說,最後陳小姐雖然不捨地不斷哭泣,但仍決定要付1萬元的不擬續養費,讓台灣獼猴進入收容管道。

今(2019)年8月中,台北市動物之家的公告中,竟出現獼猴送養文(後已刪文)。 貼文截圖

不過,要幫牠找安身處並不容易,「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和動物園能收容的空間本來就有限,獼猴不是保育類動物後希望能盡量野放,但這隻台灣獼猴已經無法回到野外了」翁綉雯表示,最初台北市動物之家貼出收容公告的用意,是希望能找到有經驗的民眾或民間團體接手,但貼文沒有詳述狀況,當日馬上有數個民間團體來電表示貼文有「鼓勵飼養獼猴(野生動物)之嫌」,他們才趕緊撤下,另外尋求民間團體的協助,翁綉雯也再次強調,任意捕捉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飼養也是禁止的,這隻台灣獼猴的狀況是特殊案例。

最後,經過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的轉介,台北市動保處才找到嘉義一位曾經照顧過台灣獼猴的民眾接手,協助領養的蔡先生決定沿用獼猴已經習慣的名字「妹妹」稱呼牠,並幫牠在庭院圍了一個小區塊、自製了一間高架小屋讓牠生活,雖然才來到新家兩週,但妹妹已經會躺下露出肚子讓蔡先生撫摸,蔡先生說:「可能因為被棄養過,雖然剛見面還是會兇,但相處一陣子之後妹妹對我很有依賴感。」

相處了兩週後,妹妹已相當信任蔡先生,但對陌生人仍有戒心。   李娉婷/攝
大多數時間裡,妹妹都躲在牠的小屋中。   李娉婷/攝

儘管曾經照顧過台灣獼猴、如今也因特殊狀況同意協助再次飼養獼猴,但蔡先生同樣對一般民眾對法規的不了解感到憂心,他說,不久前他在嘉義一間廟前與人聊天講到台灣獼猴,一位路過的民眾隨即插話表示台灣獼猴現在不是保育類動物了,可以養、可以殺,蔡先生趕緊向對方解釋這些都是違法行為,對方仍大言不慚的表示看到猴子就要把牠打死,讓他相當氣憤。

蔡先生表示,小猴子雖然可愛、黏人,但野生動物長大了之後一定會有野性,就算從小養到大也是一樣,談話間他不斷強調,就算是一般類野生動物,依《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也不可任意捕捉飼養,否則可罰6萬到30萬元,只是他也無奈地表示,真的很少人有這個觀念。

蔡先生說,幾乎每天傍晚,妹妹都會爬上小屋屋頂看夕陽。   李娉婷/攝

而妹妹雖然在嘉義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蔡先生也能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陪伴牠,但看著牠躲在自己的小屋中,在傍晚時分爬上屋頂眺望遠方發呆,總令人忍不住想著,牠是不是還在想著那個沒辦法再回去的「家」、那位陪伴牠前半生但再也等不到的「家人」。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