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擁50萬粉絲 寵物化照片引擔憂

記者 李娉婷/報導

網紅時代來臨,社群媒體對民眾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不只人靠著社群媒體帳戶累積大量粉絲,動物也不例外。Limbani是一隻2歲半的黑猩猩,擁有超過50萬的Instagram粉絲,玩滑板、與其他動物玩耍、吃冰棒等「生活紀錄」相當受歡迎,粉絲們渴望看到更多牠的可愛照片,儘管大多數貼文都標示了「#不是寵物」(#notapet),但專家仍指出,無論Limbani受到多好的照顧,牠廣受歡迎的社群帳戶可能不符合牠的最佳利益,也不利於牠所屬的物種。

Limbani在Instagram擁有超過50萬的追蹤,許多照片都有擬人化的傾向;ZWF野生動物園也提供和Limbani的互動服務,收費為10分鐘700元。 組圖,取自instagram@limbanizwf

Limbani生活在美國邁阿密的ZWF(Zoological Wildlife Foundation)野生動物園中,牠貼文下的評論普遍正面,粉絲們看到了牠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而「#不是寵物」的標籤也為Limbani的貼文加上了道德光環,帳號說明更是指出分享Limbani的生活旨在教育粉絲保護黑猩猩,喜歡牠看似是一件對動物很好的事。

然而,故事並非如此簡單。一些專家指出,網路上的動物病毒式影片——能夠吸引民眾在短時間內大量的轉發——及野生動物照片引發了一個更廣泛的問題:社群媒體及用戶如何確保他們渴望的野生動物內容,不會以犧牲希望保護的物種為代價?

在Limbani的一些照片中,牠穿戴著可愛的衣服及配件,除了不符合黑猩猩的自然習性外,也顯示了照顧牠的單位欠缺考慮,黑猩猩庇護所Save the Chimps的照護主任哈洛蘭(Andrew Halloran)表示,任何時候人們看到動物不自然行為的影片被病毒式的傳播時都要保持戒心,要想想動物是否被用於獲利而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

儘管提出疑問的專家並不了解ZWF野生動物園照顧Limbani的方式、這樣的懷疑並沒有證據,但有一些事實可以讓Limbani的粉絲停下來想一想:美國農業部2018年10月的檢查報告指出,Limbani是設施中唯一的黑猩猩,這顯示了牠可能在一個不適合的環境中生活,研究表明這種高度社會化的物種有自己獨特的族群文化,許多行為需要一群黑猩猩共同生活才得以發展。

此外,雖然Limbani生活的地方名稱中有基金會(Foundation),但這並不代表ZWF被認定為是優良的庇護所或動物園,例如,ZWF並沒有獲得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AZA)的認證——這是一個動物園方自願加入的體系,被廣泛視為美國動物福利的黃金標竿,由於其嚴格的規範,在美國2,000多個農業部許可的圈養設施中,僅有200多個獲得了AZA的認證。AZA的發言人維農(Rob Vernon)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很多AZA會員也擁有數以百萬計的Instagram粉絲,但你不會在其中看到穿著服裝或表演不自然行為的黑猩猩照片。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ZWF野生動物園有虐待或疏於照顧Limbani的傾向,但ZWF也拒絕回應Limbani社群帳戶的道德問題、牠的來源、照顧方式及更廣泛的保護工作是用在何處。Limbani的出生目前尚不清楚,牠是出生在野外嗎?還是孤兒?或許粉絲也會想問:牠繼續生活在人類環境中真的很糟糕嗎?

如果是以物種保護的角度,專家認為:是的,這很糟糕。人類學教授、《動物如何悲傷》(How Animals Grieve)作者金(Barbara J. King)表示,利用Limbani等動物來吸引民眾的眼球,無可否認的提高了「整體保育意識」,但對動物個體和物種來說都是不利的,如果在遇到真正的野生動物時出了問題,付出代價的往往都是動物,她表示付費接觸野生動物和將動物人類化的設定,會鼓勵人們在危險的環境中接近野生動物,例如野外或國家公園。金在2011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就指出,讓民眾觀看動物進行人類行為的照片,更容易讓民眾把牠們當作寵物看待。

因為動物的自然吸引力及想親近牠們的願望而容易導致動物受到不當對待,確實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喜歡可愛動物的網路使用者該怎麼做才好?金表示,在網路上分享野生動物或特殊動物的圖片或影片之前,民眾應該做好研究並謹慎行事,甚至親自去參觀設施;哈洛蘭則是建議,如果真的想要拯救黑猩猩,應該把重點放在牠們死亡的主因:動物的自然棲地迅速減少上。作為動物愛好者,金說:「能夠和與我們如此相似的動物有一點聯繫,是很令人驚奇的美夢,但我們有道德責任將動物的福利置於自己的瞬間快樂之上。」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