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中國在1988年批准、1989年發布施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保護級別分為一級和二級,並賦予了這些野生動物法律上的保護,但名錄發布30年來,卻從未有過全面性、系統性的更新,影響了相關的保護工作,而近來,終於傳出將調整名錄的消息!除了受保護物種數量將大幅增加外,中國當局也擬將穿山甲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加強對穿山甲的保護。
《澎湃新聞》報導,近日一份名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關於徵求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調整意見的函》在網路流傳,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簡稱林草局)隨後證實了文件的真實性,表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修訂稿正在地方單位及林草局內部徵求意見,相關程序完成後,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於今年公佈。
由於中國現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已30年未有全面性的調整,導致許多新出現的瀕危物種無法被及時收錄,影響保護工作,近年來在中國兩會,對於儘快更新名錄的呼聲相當大,不斷有政協委員及人大代表指出,過時的名錄影響了中國對瀕危物種的有效保護。
因此,此次的修改將會是大幅調整,近年來在中國備受關注的東方白鸛、勺嘴鷸、青頭潛鴨等,都將新增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穿山甲則由國家二級提升至一級,名錄修訂稿共收錄了772種陸生野生動物,其中受國家一級保護的有185種、受國家二級保護的有587種。
儘管目前穿山甲屬於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但盜獵、濫用情形仍未停歇,除了在中國本地的野外已經很難再看到穿山甲外,從他國盜獵的個體或鱗片也時常被查獲,上(7)月,中國及越南海關才聯合破獲了一起重達8.25噸的穿山甲鱗片走私案,意味著約16,000隻穿山甲遇害,這條走私路線是從非洲經由越南運至中國,而走私集團離用氣味濃烈的藥材遮蓋,試圖掩蓋穿山甲鱗片氣味,顯然對此相當有經驗。
對於名錄將更新、提升穿山甲保護地位的消息,國際組織環境調查署(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EIA)則表示,雖然最高級別的保護肯定能改善目前的情況,讓非法交易受到更嚴厲的懲罰,但並不意味著能遏止中國國內的「合法穿山甲貿易」,這點在中國對老虎的保護上已可窺見——長期以來,老虎一直是中國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27條允許在科學研究、人工繁育、公眾展示展演、文物保護等「特殊情況」下,可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而法條顯然被解釋為涵蓋中藥的生產貿易。
因此,環境調查署認為,雖然名錄將擴大對物種的保護值得肯定,但也應明確禁止一些受威脅物種的身體部位貿易,如老虎、豹、獅子、穿山甲、犀牛等,包括來自圈養機構的個體,因為關閉合法市場,是阻斷可能導致這些動物滅絕的「需求」的關鍵第一步。
▶延伸閱讀:穿山甲:從“片甲不留”到“瀕危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