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毒狗到友善流浪狗 專家分享土耳其TNR經驗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如何有效減少街頭遊蕩犬數量,是許多人都想得到答案的大難題,動保團體也常在國際間交流經驗,力求以人道方式完善犬隻族群管理。上週末,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及台灣獸醫外科專科醫學會主辦「2019國際遊蕩犬族群管理研討/分享會」(DPM TAIWAN 2019)[1],邀請在土耳其及羅馬尼亞投入流浪犬絕育、救援逾20年的英國實業家Robert Smith,分享他如何促成土耳其政府改變政策,有效減少當地遊蕩犬數量,並將經驗帶進羅馬尼亞的故事。

1990年代,土耳其伊斯坦堡都還可見政府帶頭毒殺流浪動物的慘案;在2004年立法停止撲殺流浪動物後,土耳其政府接手NGO的工作,進行大規模的絕育回置計畫,如今街頭時常可見友善流浪動物的標語。   DPM TAIWAN 2019/提供(講者簡報照)

Robert Smith是一位住在荷蘭的英國商人,1987年,他因為拓展其紡織事業版圖而來到土耳其,卻驚訝地發現當地到處都是流浪犬,且處境相當悽慘,Robert表示,在西歐時,當他開車跨越國境,數千公里的路途上不會看到任何一隻死去的狗,但當他從土耳其伊斯坦堡開車到羅馬尼亞,卻幾乎每公里都會出現狗的屍體,而讓這段路不會再看到任何一隻死去的狗,也成了他畢生的抱負。

當時在伊斯坦堡,Robert卻找不到除了收容流浪動物外的動保組織,沒有任何NGO在當地試圖解決犬隻數量過剩的問題,因此在1998年,Robert在土耳其成立了保護流浪動物協會(Sahipsiz Hayvanları Koruma Derneği, SHKD),開始以絕育、回置(Neuter & Return)的方式管理當地犬隻族群,Robert也強調,最後一個步驟應該稱為回置(Return)而不是釋放(Release),以免讓人誤會是在到處亂放狗。

為何會選擇這樣的做法呢?談到這裡,Robert先帶領聽眾回顧幾段歷史:1910年時,土耳其的統治者為了不「親手」撲殺犬隻,曾經大量捕捉路上的街犬,將牠們丟至距離伊斯坦堡佩拉區(Pera)20公里的荒島Oxia上,放任牠們餓死;1990年代,現任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在擔任伊斯坦堡市長期間,也曾經使用毒殺的方式,試圖解決犬隻過剩問題,但這些做法最終都被證實失敗,街頭還是充滿遊蕩犬隻。

1910年7月,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五世發動人手,將伊斯坦堡所有能抓到的犬隻都棄置到荒島Oxia,讓牠們慢慢餓死。   DPM TAIWAN 2019/提供(講者簡報照)

Robert說明,狗無法不倚靠人類獨自生存,因此一個地區的犬隻數往往和人口數成正比,只是密度會有變化,此外,犬隻數量也和大眾對狗的態度、人類餵養犬隻的方式有關聯,因此他認為不論喜歡或討厭狗,在犬隻數量過剩的地區,絕育回置是符合所有人及犬隻利益的解決方法。

Robert進一步指出,「未被妥善監管的犬隻」是絕育回置的主要目標對象,這樣的狗不一定沒有主人,社區、工廠、農場飼養的犬隻,能夠到處遊蕩,或跑出飼主、餵食者庭院的犬隻,都包含在內。

「其實有主的狗,或是有飼養者、固定庇護的犬隻是最容易繁殖成功的,因此我們以『逐戶訪查』跟教育為策略,去敲一敲這些地方的門,跟他們解釋幫母犬絕育和打疫苗的重要性,會比撲殺街頭犬隻有效很多,我想從剛剛提到的案例,都可以看出那是錯誤的方式。」Robert說道。

儘管發生過大規模捕捉餓死犬隻、毒殺等事件,不過土耳其的犬隻族群管理故事最後其實有個相當不錯的結局,現在講到土耳其,許多人都會說那是個對流浪動物相當友善的國家——Robert說,這是因為在2004年時,土耳其總統(時任總理)艾爾多安同意和NGO進行早餐會,SHKD Turkey和總理解釋了絕育回置的概念,在他們的說明後,總理也接受了提議,同意要把概念融入土耳其法律中,最終在2004年,土耳其立法不撲殺犬隻,並由政府接手,以絕育回置的方式管理流浪犬問題。

土耳其的絕育回置計畫由政府訓練專門人員實施。   DPM TAIWAN 2019/提供(講者簡報照)

如今,土耳其的遊蕩犬問題已經有了大幅的改善,雖然還是可以在街道上看到一些犬隻,但也時常能看到政府設立的告示,請民眾尊重街上遊蕩動物的生命權,Robert表示,他不能說在土耳其每個地方都是這樣,但確實很多地區的問題已經被大幅解決,Robert也分享,現在他從伊斯坦堡開車到伊茲密爾(İzmir),大約是600公里的路程,已經不會再看到狗屍了,而過去的10到15年,土耳其民眾對遊蕩犬隻的態度也改變了很多,可以看到許多民眾都會主動照顧遊蕩犬。

羅馬尼亞篇:政府帶頭丟狗 羅馬尼亞TNR計畫遇難題

Robert Smith在土耳其和羅馬尼亞都設有開放式收容所(Open shelter),安置無法回到街頭的犬隻。   DPM TAIWAN 2019/提供(講者簡報照)

[1] 許多國家存在為數不少的街頭遊蕩犬,其中可能牽涉的人身安全、疫情傳播、環境衛生及動物福利問題,讓政府及動保團體都相當頭痛,如何人道管理犬隻族群,近年來在國際間也越來越獲得重視。國際同伴動物管理聯盟(ICAM)由8個國際團體組成,成立目的為促進各國動保相關組織之間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資訊、知識與經驗交流,以達到完善流浪動物族群管理技術、提升動物福利、營造人與同伴動物和諧共存的環境。

ICAM自2012年起開始舉辦「國際犬隻族群管理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第二屆2015年在土耳其舉辦,第三屆2019年9月18至20日在肯亞舉辦,本文為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及台灣獸醫外科專科醫學會主辦「2019國際遊蕩犬族群管理研討/分享會」(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 TAIWAN 2019, DPM TAIWAN 2019)的專家講座內容整理。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