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非野生動物交易黑市 高價賣往中國的真相:淪落動物園、實驗室、肉品市場
「南非與中國間可恥的野生動物貿易」報告解讀(2)
環境資訊中心編按:接續上篇,近期一份報告「南非與中國間可恥的野生動物貿易」揭露南非政府放任野生動物活體市場、違反國際公約的真相。報告由南非非政府組織「EMS基金會」和「禁止動物貿易(Ban Animal Trading)」發表,他們指控,包括黑猩猩、孟加拉虎、狼、非洲野犬和獅子在內,數千種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從南非銷往中國,法規和審核流程毫無作用、動物福利和自然保護原則遭到忽視,並提供確切犯罪證據。
動物福利問題
雖然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應該保證出口的野生動物到達「適當和可接受的目的地」,但從南非銷往中國的野生動物最終可能成為寵物、古董、食品、傳統藥材、動物園展示動物或實驗動物。
報告指出,由於許多動物是由最初的進口商出售給未知的第三方,通常無法確定其最終目的地。
在中國,進口野生動物的飼養設施通常品質不良。以出售給北京野生動物公園的黑猩猩為例,牠們抵達中國時,籠舍等設施還沒完工,也沒有合格的員工來照顧牠們。
這些動物中有許多是為了娛樂目的而運往中國成千上萬個公有或私有「野生動物園」、主題公園和馬戲團。根據該報告,其中有些機構涉嫌虐待動物、環境設備條件惡劣、訓練野生動物表演以及非法購買野生動物。
從南非出口的大多數非靈長類動物,包括數百隻狨屬猴子,是賣給中間商、批發商和繁殖場,最終進入會執行活體切片的生物醫學、化妝品和製藥實驗室。
道德破產的政策
報告中提供的證據清楚地顯示,南非的野生動物貿易沒有任何保育作用。加上牽涉到瀕危物種,中國的最終目的地大多很可疑以及貿易活動刺激需求成長,這條供應鏈對生物多樣性和物種生存的影響,比較可能是弊遠大於利。
這個產業的真正動機並不難發現。根據這份報告,一間南非公司出於所謂非商業目的向一間中國公司出口的18隻黑猩猩,價格超過750萬南非幣(約新台幣1287萬元),100隻狐獴的行情價格為60萬南非幣(約新台幣102萬元),57頭長頸鹿700萬南非幣(約新台幣1201萬元)和18隻非洲野犬100萬南非幣(約新台幣171萬元)。
多年來,南非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這個獲利導向的行業,無視CITES及其自己的出口法規,還大力推廣「永續利用」,將野生動物視為養殖和出口商品,將保育責任推給國際市場。
EMS基金會負責人皮克佛(Michele Pickover)表示,這份報告的前一個版本已經寄給南非各相關政府部門和官員,裡面有清楚的非法獅骨貿易證據,「但我們從未收到任何人的任何回應,這不是無能,是無視。」
考慮到武漢肺炎(COVID-19)危機,忽視貿易問題將牽涉刑事責任。南非政府若繼續支持和合法化這個危害國內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產業,就是使全世界暴露於新型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就應對相關生態破壞、人類健康和財務後果承擔某些責任。
作者呼籲南非政府放棄有爭議的野生動植物貿易政策,並禁止出口活體野生動物及其身體部位。
「報告明確指出,任何人工繁殖和貿易都使消費合法化和常態化,影響減少需求的呼籲互相矛盾,使野生物種面臨進一步開發的風險。」
作者呼籲用新的全球協議代替CITES,以「野生動物貿易不適當、適得其反、不道德和根本非永續」為基本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