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為了保障農場動物福利,德國農業部長Julia Klöckner計畫制定一個在德國、甚至全歐洲推行的動物福利標籤,同時也將全面改善德國境內的農場動物籠舍,將其改善成人道籠舍。然而,動保團體確認為標籤擬定的標準不夠,未具強制性的做法恐怕執行也有難度。
綜合外媒報導,德國各州和聯邦農業部長Julia Klöckner 在8月27日同意對全國畜牧業進行廣泛的結構調整,將在2021年的秋季議會選舉前制定全國牲畜籠舍的改造計畫。Julia Klöckner則會在2021年前提交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說明將如何籌備所需的資金。
除了改造籠舍外,德國也打算推出國家級的動物福利標籤。而改造籠舍、設置動物福利標籤所需的資金,目前政府有幾項計畫已經曝光,包含對動物產品徵收更高的增值稅,或是直接由聯邦政府補貼,當局甚至提出「動物福利稅」的觀念。
農業部假設每年的資金需求達30至50億歐元(約35至59億美元),因此建議為此徵收動物福利稅,讓消費者「按動物產品消費比例負擔」相關稅金。目前公開的草案中,專家們建議每公斤肉和香腸徵稅40分(約0.48美元)、牛奶和鮮乳製品每公斤徵稅2分,乳酪、奶油和奶粉每公斤徵稅15分(約0.18美元)。根據農業部的計算,德國消費者平均每年將多支付35.02歐元(約41美元)。而德國政府的新冠經濟振興計畫也計畫挹注經費,2020年、2021年將投資共3億歐元於動物福利籠舍。
至於動物福利標籤,作為歐盟最大的豬隻生產國,農業部長Klöckner一直希望能盡快推行。歐盟委員會已經收到德國的規劃,計畫初期將只適用於豬,並且由業者自願加入,該標籤將針對豬舍規模、飼養條件對畜牧業進行分類,總共分為四個等級。到了2040年,德國將只允許第二級以上(包含第二級)的畜牧業者繼續經營,目前德國有四分之三的動物只按照法定最低標準飼養。
身為歐盟輪值主席國,Klöckner還希望能將動物福利標籤推行到全歐洲,因為自從2019年芬蘭呼籲歐盟理事會制定統一的動物福利標籤法律框架後,全歐盟只有丹麥、荷蘭擁有國家級的動物福利標籤。8月31日,歐盟各國的農業部長非正式會議也對於設置動物福利標籤有共識,目前正在著手規劃。
但德國國內的計畫未上路就飽受爭議,社民黨議會黨團的動物保護政策發言人Susanne Mittag就宣佈,該黨議會黨團將不會支持標籤法案,她表示:「若我們要在包裝上貼上動物福利標籤,這必須具有強制性,並且適用於所有農場動物。」眾多動保團體也不挺這項政策,認為政策不夠充分,除了政策未具強制性外,也有德國政策本身尚不足的問題:儘管歐盟已經禁止剪豬尾巴十多年,目前德國卻仍允許畜牧業者剪掉豬尾巴。
動保團體Provieh組織發言人Jasmin Zöllmer說:「任何畜牧業若持續隨意對待動物,像是剪豬尾巴等,那德國人民都不該接受這項動物福利標籤,更不能允許畜牧業獲得政府的財政支持。」
除了動物福利標籤外,歐洲各國農業部長在8月31日也認為各國應該從疫情中汲取教訓,制定更嚴格的動物運輸規範,但目前尚無討論細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