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和人類相似度又增一項 年齡越大越珍視老朋友

記者 吳昱賢/報導

研究發現,人類適用的社會情緒選擇理論,也能適用在黑猩猩身上。圖片來源/Pixabay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往往傾向於與已經熟識的朋友們互動,深化積極的關係,而非結交新的朋友,在情感上更追求緊密的連結,而這樣的模式被稱作「社會情緒選擇理論」(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不過,最近科學家發現,這樣普遍出現在老年人的行為,竟也出現在人類的近親──黑猩猩身上!

科學雜誌最新研究發現,黑猩猩傾向與老朋友互動,而非結交新朋友。



合外媒報導,發表在10月23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中的這篇研究,由一群心理學家、靈長類動物學家共同合作,主要由哈佛大學人類進化生物學系主導,研究利用1995年至2016年超過20年時間進行的7.8萬小時觀測的龐大資料庫,觀察了烏干達基巴萊國家公園(Kibale National Park)15歲至58歲的21隻野生雄性黑猩猩的社會互動情況。


透過分析大量資料,研究人員發現,黑猩猩表現出與年老人大致相同的行為。例如,年長黑猩猩喜歡花更多時間和牠們相識多年、感情深厚的黑猩猩在一起,並相互梳理毛髮,而年輕的黑猩猩的關係則有些失衡,有的黑猩猩替別人梳理毛髮,卻得不到回報;或是年長黑猩猩雖然花很多時間獨處,但願意與更重要的夥伴一起獵捕、分享肉類,集體巡邏共處的領土邊界,而年輕黑猩猩則較有攻擊性,容易出現敵意表現、咬人等行為。

就像尋求和平、寧靜的老年人一樣,黑猩猩在步入晚年時表現出從消極互動到更積極互動的轉變,這種轉變被稱為「積極傾向」(positivity bias),是社會情緒選擇理論中常見的模式。研究主要作者Zarin Machanda解釋:「我們看到年輕個體之間的友誼不平衡,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牠們開始真正花時間與互相回報的個體在一起。就像老年人較喜歡與互相幫助的朋友交往一樣,年長的黑猩猩對這樣的關係非常投入。」

此研究不僅讓人們更加認識黑猩猩,也證明了人類與黑猩猩不僅只有DNA相似,在社會組織、社會選擇方面也有極多相同之處。Machanda說:「這份研究導向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們看到的行為系統,可以追溯到我們共同的祖先,大約在700萬年或800萬年前就存在類似的社會組織。」

研究論文的另一位主要作者、密西根大學動物心理學家Alexandra Rosati則表示:「真正酷的是,我們發現黑猩猩表現出的這些模式反映了人類的行為。」她補充說,透過未來的研究,可以確定這些行為是不是代表個體已經邁入衰老的過程,以此作為模型或基準。Rosati認為:「我們確實迫切需要瞭解衰老生物學,越來越多的人比過去活得更長,我們需要了解更多關於衰老造成的改變。」

至於為何研究人員只觀察了雄性黑猩猩,是因為牠們表現出比雌性更強的社會紐帶和更頻繁的社會互動,另一個原因是,多數雌猩猩在性成熟後會分散到新的群體中。而選擇黑猩猩作為研究目標,一部分原因是牠們壽命較長,有的會活到60多歲,所以能有更多地選擇與誰交朋友。

不過有一些問題人們尚不清楚。生物人類學教授理Richard W. Wrangham就指出:「即使黑猩猩非常聰明,牠們也不會知道自己會死。這樣的模式與人類不同,社會情緒選擇理論在人類身上,大多是意識到自己的死亡將近。我們猜測黑猩猩身上發生了其他事,導致牠們在與朋友互動時較為積極,而且情緒性的反應性明顯降低不少。」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