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好嗎?(上)壯陽藥偷走它的春天

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撰稿/麥小田;責編/許書婷

專欄| 綠色情報員:海馬好嗎? (上)壯陽藥偷走它的春天
海馬是華人眼裡的高檔藥材,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海馬消費國。

一尾尾蜷曲著尾部的海馬乾,密密麻麻鋪滿海關緝查局的大廳地板,有時甚至排滿籃球場,今年上半年,中國廣西警方幾乎每個月大陣仗擺出清點場面,海馬乾數量動輒上萬隻,一起起走私案從臨近越南的海港,到中越接壤的邊境,儘管打私不停,卻屢逮不絕。

海馬乾是高檔藥材,華人地區是主要消費市場,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海馬這一味被貼上「天然壯陽藥」標籤,不論是浸泡藥酒、磨粉或燉湯料理,從B站到油管充斥各種視頻,華人瘋狂追捧春藥,海馬的春天卻是愈來愈遠。

「海馬的商業利用以藥用為最大宗,佔比超過9成,香港是藥材海馬最主要的集散地,供應海內外的消費市場需求。」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黃之暘指出,「華人大多將乾制海馬當作藥材,民間驗方認為海馬對性功能有幫助,所以很多中藥方會以海馬作為藥引,另外,近幾年科學研究發現海馬藥理機轉的效果,例如抗發炎、抗衰老等功效,也增加消費市場對海馬的需求。」

為了保住海馬的命根子,《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早在2004年啟動海馬的貿易管理。黃之暘表示,所有的海馬物種都被列入CITES附錄Ⅱ,海馬貿易和商業利用,必須是來自人工繁殖培育而且累代至第二代(F2)的個體,取得相關證明文件,才能合法貿易流通,不過,目前藥材海馬絕大多數是來自非法取得與貿易。

中藥行的野生洋貨

中藥行常聲稱海馬是人工養殖,但絕大多數海馬來自非法貿易。 (路透社)
中藥行常聲稱海馬是人工養殖,但絕大多數海馬來自非法貿易。(路透社)

致力海馬養殖研究的黃之暘,過去幾年頻繁造訪廣州、上海等地進行田野調查,「在傳統藥材市場或海鮮市場裡面,他們都跟你說這個是人工繁殖的海馬。」他一眼識破商家話術,「依據牠們的種類和體型大小來看,幾乎都是野生的,當中有很多的海馬並不產在中國東南沿海,而是來自印度洋、西非沿岸,所以很顯然透過非法貿易進入華人市場。」

「中國把海馬列為二級保育動物,禁止捕撈和買賣,所以轉向國外滿足市場需求。」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郭庭君分析市場脈動,「另外,在海馬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之後,許多國家也選擇關閉出口,因為需求並沒有消失,所以很多交易轉入地下化。」

位在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的海洋研究團隊長期推動「海馬計劃」(Project Seahorse),郭庭君曾是該校博士班研究團隊成員,她指出,「海馬計劃」的研究員在中國進行調查時發現,中國內部自己供給的海馬量也很龐大,不過國內供給不容易在國際上被偵測到,在這個情況下,國外和國內的供給量仍然持續支撐海馬消費市場,而且都是非法的。

國際組織估算,中國每年的海馬消費量大約500噸,不過,專家認為,這個數字過於保守,可能遠低於實際的交易量,漏網之魚難以估算。

黑市走私趨之若鶩

全球貿易將海馬列為保護物種,嚴格規管貿易流通,不過黑市交易依然活絡。 (黃之暘提供)
全球貿易將海馬列為保護物種,嚴格規管貿易流通,不過黑市交易依然活絡。(黃之暘提供)

對照海馬的合法貿易數據和全球捕撈量,數字呈現明顯的落差。郭庭君指出,根據國際貿易的官方數據,目前每年合法的進出口量大約是1000萬隻海馬,不過,「海馬計劃」曾經彙整十年來在全球各地進行的漁業相關調查統計,重新分析評估,每年被捕撈的海馬數量可能超過7000萬隻,由於在很多地方海馬俱有經濟價值,這些被抓起來的海馬還是流入市場,所以官方紀錄到的數字可能只有實際交易量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

從巨大的數字缺口,也窺見黑市走私猖獗。「國內撈捕或生產並不受到國際貿易公約規管,海馬通常會藉由非法運輸出境,運往香港等集散地。」黃之暘點出黑市流通現況,「因為乾制海馬的重量輕、體積小,同時容易混入其他商品裡面被運輸,再加上市場需求大,黑市交易非常活絡。」

蓬勃發展的非法貿易,讓海馬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种红色名錄》紀錄了46種海馬,郭庭君表示,當中有14種海馬被列入易危(Vulnerable)以上等級,還有40%海馬在專家評估後認為是資料不足的狀況,也就是目前並不是很確定牠們在野外的生存情形。

國際貿易規範築起門檻和保障後,海馬身價水漲船高。黃之暘指出,黑市交易價格逐年上升,以台灣為例,曬乾的海馬600公克售價約新台幣1萬元(約人民幣2300元),海馬體高超過15公分則採議價方式,而不是以重量來計價,體型愈大價格愈貴。

拿今年6月廣西龍邦海關查獲的走私案來看,10635尾海馬乾案價高達人民幣160萬元,高身價讓走私分子食髓知味,千方百計挺險鑽漏洞,邊境走私路線也不斷出現新破口。

黑心海馬花錢傷身

海馬身價水漲船高,乾製藥材暗藏黑心手法。 (路透社)
海馬身價水漲船高,乾製藥材暗藏黑心手法。(路透社)

隨著藥材海馬的價格節節上漲,市面上各種騙術層出不窮,「最常見的手法是重複使用,乾製海馬經過蒸煮、熬煉後,再拿來出售。」黃之暘造訪國內外乾貨和藥材市場發現各式無良商品,「這些重複使用的海馬,肉眼就看得出來,因為牠的重量非常輕,而且身上只剩下骨骼的構造。」

此外,不肖業者還動起歪腦筋為海馬「增重」。「因為海馬是以重量計價,一錢一錢計算,只要稍微增加一些重量,價格就可以增加三、五成。」黃之暘解剖中國取得的乾制海馬樣本意外窺見「黑心海馬」,「海馬里面有充填泥沙的、有灌注矽膠的,還有塞鉛條的,消費者不但多花了冤枉的費用,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浸泡藥酒或燉煮時,這些物質經過酒精萃取或高溫過程,對人體不但沒有療效,或許反而造成傷害。」

海馬的捕撈壓力也持續攀升,郭庭君指出,海馬主要來自漁業混獲,比方說漁民想要抓蝦子、其他魚類,或是在放置蟹籠過程中捕撈到海馬,因為海馬有經濟價值而被留下來,菲律賓某些地區則有人以潛水方式專門捕捉海馬,不過混獲的佔比還是最大。

黃之暘表示,目前主要撈捕海馬的國家如越南、印度,漁民會在淺海、海草床等海馬主要棲地,進行大量的漁業撈捕,而且幾乎不受限制,對於海馬資源、棲地和生態造成嚴重威脅;另外,撈捕海馬沒有技術門檻,在傳統漁村或是相對沒有開發的地區,為了貼補家用,婦人或小孩幾乎每天撈捕海馬,今天抓5只、明天抓10只,直接曬乾之後,固定的時間會有人來收購,也形成海馬持續受到捕捉的壓力。

海馬面臨的生存威脅不只有漁業捕撈活動,「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或人為開發,海草床或珊瑚礁受到破壞,海馬棲地也跟著消失。」郭庭君說。中國沿近海大規模建設和污水排放入海也間接斬斷了海馬生路,黃之暘指出,「從廣東、福建到海南沿海,這些海域是海馬主要棲息和繁衍場所,卻常受到人為活動干擾和破壞。」

「海馬計劃」研究團隊曾在各地海域調查海馬野生族群的銳減情形,「中國漁民回報,過去可以抓到很多海馬,可是近幾年數量有很大的下降趨勢。」郭庭君說明調查結果,「東南亞海域是很大的海馬出口地區,我們的團隊在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進行調查,不管是漁民訪談或潛水調查都記錄到海馬數量有下降趨勢,印度洋也呈現類似情況,這可能跟全球漁業過漁的狀況是相輔相成的。」

海馬數量的銳減情形依物種和地區而有不同,郭庭君憂心說,「目前看到在漁業作業密集的區域,海馬數量下降速度尤其明顯,幾十年來,有些地區已經下降70%到90%以上。」

當海龍王的水晶宮被摧殘殆盡,海馬有再大的回春能耐,恐怕也無法召喚海洋的春天了。


版權所有©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