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世界黑狗日 過去難被領養 美國研究發現民眾觀念改變

記者 吳昱賢/報導

10月1日是世界黑狗日,研究發現近年美國人對於黑狗的想法逐漸改變。圖片來源/PAWS Atlanta

過去許多研究顯示,因為人們對於黑狗、黑貓的迷信,這些深色的貓狗往往在收容所等待領養的時間最長,許多收容所及救援機構的工作人員也認同這點。為了推廣人們領養黑貓黑狗,有愛貓愛狗人將8月17日訂為「黑貓欣賞日」,10月1日則是「世界黑狗日」,也有研究證明了人們的觀念正在逐漸改變,「黑毛」不再是人們考慮領養與否的主要因素。

在台灣,許多民間故事都會將黑狗視為不吉利的象徵,尤其是「踩白襪」(腳底毛髮為白色)的黑狗,除了黑色與死亡意象的連結外,踩白襪讓黑狗看起來像是「穿黑喪服+白鞋的送葬隊伍」。類似的迷信不只在台灣,黑貓在歐洲中世紀時期被認為是厄運的徵兆,其他黑色的動物也常被認為與巫術有關,這樣的觀念至今仍有不少人深信不疑,歐美國家更有個專有名詞「黑狗症候群」(Black Dog Syndrome),專指黑狗因形象而難以被認養的情況。

除了迷信外,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也透露,許多飼主都想在社群媒體上炫耀寵物,不少民眾認為黑色毛髮的動物在照片上不夠顯眼;另一方面,多數潛在飼主都使用網路尋找可領養的寵物,所以他們很容易忽略那些拍攝不佳的照片,而黑色毛髮的動物往往比淺色毛髮更難拍攝,也更容易被忽視。

為了鼓勵人們領養黑狗,作家Colleen Paige在2011年創立了「世界黑狗日」,原本只在美國地區推廣,後來相關的標語及倡議被全球各地收容所及動保團體廣為接受。Colleen透露,創立節日的宗旨是希望打破人們迷思,她說:「這些美麗的、有光澤的毛小孩,對我們如此忠心,就像其他狗狗一樣,我們也應該以同樣多的愛回報牠們。」Colleen也是美國小狗日(3月23日)、美國米克斯日(7月31日)和美國貓日(10月29日)的創辦人。

幸運的是,人們的觀念正在逐漸改變,學界對於「黑狗症候群」也有不同的看法,像是2015年一篇發表在《動物福利》期刊上的研究便認為,人們對於黑狗的迷思正在鬆動。這篇名為《調查毛髮顏色、年齡、性別和品種等變因對美國兩個動物收容所狗的作用結果》的研究蒐集了來自兩個收容所的16,000多隻狗在4年期間的資料,比大多數同類研究的時間更長、規模更大。作者 Drogueria Hofmann指出:「媒體普遍報導黑狗難以被領養的情況,往往只採訪了在收容所工作的人員,或是在這項基礎上發展的研究。不過我認為應該從數據上來解讀,並且不應該將尺寸和毛色混為一談。」

研究團隊發現,等待被領養的時間長短還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較不歡迎的狗特徵通常是10-12歲、雄性、攻擊性較強;而母狗、幼狗、黃色的狗及體型較小的狗則通常很快就會被領養。Drogueria指出:「收容所是否會撲殺、領養者的年紀等等都會影響領養的選擇,不過我們的研究確定了一件事──『黑毛』並不是人們的主要考慮因素。」Drogueria還補充,由於現今多數領養者傾向選擇「可能」找不到家的狗,黑狗的被領養機率反而大幅提升。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