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頭鼠海豚 全球僅存10隻 研究發現復育有望

記者 李娉婷/報導

棲息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Gulf of California)北端的小頭鼠海豚(Phocoena sinus)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哺乳動物,數量僅存10隻,生存岌岌可危,物種的未來看似黯淡無光,不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認為,拯救牠們還為時不晚!近日一項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發現,雖然小頭鼠海豚的族群規模很小,但近親繁殖造成有害突變的風險很低,這讓牠們仍有機會恢復數量。

小頭鼠海豚是世界上最小的鯨豚類,同時也是最瀕危的海洋哺乳動物。   取自Smithsonian MagazineAlfokrads via Wikimedia Commons under CC BY-SA 4.0

小頭鼠海豚是加利福尼亞灣北端的特有種,並被認為是墨西哥的國寶,然而,在過去十年中,由於非法石首魚貿易的增加,小頭鼠海豚屢屢落入盜獵者所設置的流刺網中,數量從576隻下降到只剩10隻,離滅絕只剩一步之遙。石首魚的魚鰾(魚類保持浮力的器官)在中國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儘管墨西哥政府早在1975年就下令禁捕,但由於乾燥的石首魚魚鰾每公斤可以賣到46,000美元,非法捕撈仍持續存在。

由於所剩數量極少,保育人士者推測這種哺乳動物和其他基因庫較小的物種一樣,存在著近親繁殖造成有害突變的風險,不過,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OAA Fisheries)和其他研究所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發現,小頭鼠海豚基因中的有害突變較少,因此相對於其他物種,可能更能避免近親繁殖的風險。

研究人員對從存檔的組織樣本中提取了20隻小頭鼠海豚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小頭鼠海豚之間存在的遺傳變異很少,因為牠們的族群數量歷來很低。小頭鼠海豚在1958年首次被發現,牠們僅生活在加利福尼亞灣北端,棲地範圍很小,科學家推測牠們的族群數量長期以來一直低於5,000隻。

墨西哥海軍和漁業官員3月在下加利福尼亞州沒收了一張非法漁網。   取自The Guardian

研究共同作者、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演化遺傳學家羅賓森(Jacqueline Robinson)說:「在牠們的演化史中有很長一段時間,牠們的族群規模和遺傳多樣性都很低,在從現在這種極端的族群衰退狀況下,這讓牠們的回升具有優勢,牠們隱藏的、有害的遺傳變異比較少,未來發生近親繁殖問題的機率較低。」

科學家指出,如果能保護小頭鼠海豚不被非法捕撈,這些極危物種有足夠的遺傳多樣性來恢復,研究團隊使用遺傳分析和已知的海豚壽命、繁殖行為來模擬族群的成長和下降,發現如果小頭鼠海豚得到保護,因流刺網導致的死亡完全停止,那麼牠們在半個世紀內滅絕的可能性只有6%。

不過,如果小頭鼠海豚繼續受困漁網中,即使比例很低,牠們滅絕的可能性也會增加,研究共同作者、UCLA的生態學家基里亞濟斯(Chris Kyriazis)表示,即使流刺網導致的死亡數量減少了80%,小頭鼠海豚生存的機會仍然會大幅下降。雖然墨西哥已經禁止在小頭鼠海豚的棲地捕撈石首魚和使用流刺網,但許多人表示,這項禁令沒有得到充分執行。

保育團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墨西哥代表奧利維拉(Alex Olivera)說:「這項研究增加了物種可以被拯救、可以恢復的論點,即使牠們只剩下非常少的個體。」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