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昱賢/報導
你是否曾看過這樣的場景,群鳥突然發出叫聲,整齊劃一地飛向天空。近日一篇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論文便針對這個現象進行研究,研究團隊發現數百隻個體組成的寒鴉(jackdaw)群體,會透過一種特殊的「民主」形式來投票,以叫聲強度來決定何時飛離巢穴。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進化認知教授Alex Thornton解釋:「當一隻鳥發出呼叫聲的時候,牠是在投票、發出信號表明自己想要離開。當叫聲達到一定的強度時,這些寒鴉就會成群飛走。」Alex補充:「就像人類一樣,大型動物群體利用決策過程來克服牠們的個體差異,達成一種民主的共識。」
研究團隊指出,過去研究只針對規模較小,或由家庭組成的動物群體,理解牠們如何做出共識決策,Alex指出:「我們經常看到寒鴉同時飛向天空。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牠們不僅規模龐大,還有不同的年齡、性別、家庭分布。」
為了更仔細觀察,Alex在冬季時對英國康沃爾郡的6個不同寒鴉棲息地進行數小時的音訊和影片錄製,並量化鳥類起飛前、起飛後的叫聲強度,這些鳥類巢穴的規模從160隻到近1500隻不等。結果他們發現,離開巢穴的時間與叫聲強度密切相關,通常鳥類出發前1小時叫聲的強度增加,只有下雨、雲層過厚時才會延遲,多數時候鳥類都是集體出發,大約4秒內就會飛離樹木,同步起飛。
為了驗證他們的假設,研究人員播放了同種鳥類的叫聲,看是否能讓這些鳥比原來更早起飛,結果這些鳥平均比之前提早6.5分鐘起飛。研究中提到:「透過叫聲,寒鴉能有效地發出願意離開的信號,並作為一種達成共識的手段,進行有凝聚力的、集體的離巢行動。」Alex補充,寒鴉一起離開棲息地的原因是想自我保護,免受猛禽的襲擊,或者分享食物的訊息。
Alex認為,這個罕見的發現證實了動物如何做出集體決定,未來他將進一步了解人類活動如何影響動物溝通,他解釋:「隨著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應該理解人類的干擾因素。舉例來說,光害、噪音污染會不會影響動物群體間交流、達成共識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