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P貓傳染性腹膜炎 藥廠利益衝突下的“偽絕症”

記者 李娉婷/報導

日前新北市發生寵物繁殖業者自殺身亡事件,起因被認為是業者售出的10多隻幼貓有感染「貓傳染性腹膜炎」(FIP)狀況,連月來所衍生的寵物買賣糾紛、違法使用黑市藥物遭罰等問題(詳見:售出多貓患傳染病 新北繁殖業者自行用藥治療 遭罰後輕生 公會質疑執法過當),這種疾病為何令飼主聞之色變?患病貓咪治癒的可能性、治療方式又為何?本報導將一一說明。

多貓環境中的幼貓有較高機率感染貓傳染性腹膜炎。  圖片來源:pixabay(CC0)

飼養幼貓,最擔心遇到貓瘟和貓傳染性腹膜炎兩種致死率超高的傳染病,對貓中途、收容所、繁殖場等常有幼貓的多貓環境來說不可不慎,儘管仍無特效藥,但目前貓瘟已可透過注射疫苗的方式預防,母貓若有施打貓瘟疫苗,幼貓在前幾週齡便可獲得母源抗體保護,後續再施打核心疫苗,可盡量達到主動免疫的效果。

與之相對的,貓傳染性腹膜炎尚無有效疫苗,且產生原因更複雜,雖然「理論上」已有特效藥,但該藥物「實務上」並無法使用。

貓傳染性腹膜炎是由貓冠狀病毒(FCoV)突變而引起,貓冠狀病毒是一種常見病毒,約有40%的貓會自然感染,在多貓環境中,感染比例更是達到90%,貓感染後通常為無症狀,或僅有輕微腹瀉或嘔吐狀況,感染範圍局限於消化道,但一旦病毒變異,變成能感染白血球,就可能會發生貓傳染性腹膜炎。

目前誘發貓腸道型冠狀病毒(FECV)突變為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原因仍不明確,但疾病的感染和動物年齡、品種、免疫力、遺傳、環境壓力都有關聯,任何容易造成貓免疫力下降的狀況,都可能導致貓咪無法抵抗病毒,因而罹患貓傳染性腹膜炎,此外,在多貓環境中,因為病毒含量高,變異的機率也更高。

品種幼貓罹患貓傳染性腹膜炎的機率較高。  圖片來源:pixabay(CC0)

貓咪感染貓傳染性腹膜炎初期,可能會出現發燒、嘔吐、腹瀉、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活動力下降、黃疸等症狀,但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到了感染晚期,又依照症狀分為濕式和乾式兩種,其中乾式無胸水、腹水,較難看出病徵,因此目前確診的案例中,濕式較為常見,也有些貓咪兩種形式的症狀都會出現。

在2018年以前,貓咪一旦確診貓傳染性腹膜炎,基於等於是被宣判死亡,獸醫僅能以支持療法減輕動物症狀,但無法治癒,直到2017年,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貓科動物傳染病專家彼得森(Niels Pedersen)教授向美國製藥大廠吉利德(Gilead,或譯吉立亞)申請借用GS-5734(即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前驅藥GS-441524,用作臨床研究,結果發現GS-441524對貓傳染性腹膜炎有高達80%的治癒率!(療程為12週)

然而,GS-441524是針對伊波拉病毒而研發,為了保障GS-5734能順利上市、獲利,避免節外生枝,擁有專利權的吉利德公司無意向美國食藥署(FDA)申請讓GS-441524合法上市,因此這種扭轉貓咪絕症的特效藥至今仍無任何合法使用的機會,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相關治療藥物皆來自黑市,為中國不法製造,成分及來歷不明,儘管確實有貓使用後成功治癒疾病,但風險也相當高,且明確違法。

不過,儘管藥廠拒絕為治療動物提出GS-441524的上市申請、GS-5734又在對伊波拉病毒的臨床試驗階段失敗,但目前讓貓使用相關用藥仍有一線曙光:2020年5月,GS-5734/瑞德西韋獲得了FDA的緊急使用授權,10月獲得正式批准,成為COVID-19的治療藥物,在成為合法人用藥物後,就有機會依照各國動物用人藥規範,在貓身上做標籤外使用。

瑞德西韋和GS-441524幾乎是完全相同的藥物,GS-441524添加磷酸團後即為瑞德西韋,彼得森博士曾表示,當初選擇使用GS-441524來治療貓傳染性腹膜炎,是因為它具有和瑞德西韋相同的抗病毒特性,且當時吉利德公司並未考慮將其用於人類。各國已陸續有獸醫採用瑞德西韋來為患病貓咪治療,在台灣,目前使用的瑞德西韋是緊急授權給予藥證的韋如意注射劑,高雄市獸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蕭序諺獸醫師說明,韋如意注射劑是全數由國家公費購買,配送在疾管署北中南東四個區管中心,因此台灣獸醫要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尚有困難,但若農委會能同意從國外專案輸入供獸醫使用、國外藥廠願意賣給台灣獸醫的話,仍有機會達成,或者也可嘗試透過「寵物緊急需用人藥治療平臺」申請,不過目前還沒有出現過相關申請案例。

參考資料:

Save Our Cats and Kittens from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SOCK FIP)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