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國際浣熊欣賞日 翻轉民眾意識 洗刷“煩人”汙名

記者 吳昱賢/報導

10月1日浣熊欣賞日,希望能洗刷浣熊的汙名。圖片來源/Pixabay

對於亞洲的民眾來說,「浣熊」帶給人可愛的印象,但對於北美民眾來說並非如此。隨著城市擴張,北美許多浣熊進入農地、民宅,翻找垃圾桶、與貓狗爭食等事件層出不窮,甚至被許多居民視為「最煩人的野生動物」。為了洗刷北美浣熊的污名,10月1日國際浣熊欣賞日因此誕生!

國際浣熊欣賞日的創始者並未公開自己的姓名,但多數人認為是2002年一名加州的女孩為了「翻轉人們對浣熊的誤解」所創立。國際浣熊欣賞日試圖讓人們更加理解浣熊,並欣賞牠們的可愛之處。

在異域寵物(exotic pet,簡稱異寵)盛行的當代,許多人將浣熊視為可愛的象徵,並將其作為寵物飼養,他們或許無法理解該節日創辦的意義。不過在北美,由於城市擴張,浣熊已經成為常駐在都市的野生動物。美國野生動物救援機構Wildlife Detectives創辦人David Martins表示:「近幾年浣熊闖入民宅的案件一直在上升,我們收到越來越多民眾打電話尋求幫助。」

浣熊入侵民宅和農地、破壞農作物、翻找垃圾桶、與寵物貓狗爭食,Wildlife Detectives表示:「很多人恨浣熊恨得牙癢癢,有的人甚至會用獵槍射殺浣熊。」Wildlife Detective則以不殺生、溫和的捕捉方式協助民眾移除浣熊,獲得美國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認可。

不過到底有多少浣熊進入都市聚落呢?David表示:「可惜的是,沒有科學家針對浣熊進行全面研究,我們也無法知道浣熊數量是否增加,又有多少浣熊正在都市裡。」

舊金山的動物照顧組織San Francisco Animal Care and Control(SFACC)發言人Deb Campbell也觀察到居民和浣熊之間的衝突,她說:「其實不只是浣熊,許多野生動物都在這個時候出來覓食,但浣熊聰明、體型小又會成群結隊,自然成為人們仇恨的首要目標。」

在國際浣熊欣賞日這天,Deb也呼籲人們應注意自家環境,避免浣熊進入民宅,她說:「我建議人們評估自家環境,看看是否有什麼東西會吸引浣熊。像是水源、寵物、開放式垃圾桶都可能吸引浣熊。在沒有食物和水的情況下,浣熊就會離開。」

北美經常能看見浣熊與貓狗爭食。圖片來源/Youtube

浣熊與貓狗爭食也有辦法解決,Deb指出:「我們會建議給狗戴上發光項圈,貓則是養在室內。」她解釋:「野生動物對於不瞭解的事物警覺性很高,多數浣熊會直接逃離。」她建議民眾,驅趕浣熊時不必動刀動槍,直接用水槍、發出巨大噪音等方式,浣熊就會逃離現場。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