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候鳥隨著季節更迭旅行,對許多長途遷徙的候鳥來說,持續數日的飛行並非難事,但其中仍不乏連同類都望塵莫及的高手。近日,一隻年輕的候鳥就打破了「鳥類馬拉松」的紀錄──這隻5個月大的斑尾鷸(Bar-tailed Godwit)10月13日從美國阿拉斯加州出發,連續飛行11天又1小時,中途完全沒有停歇,最終於24日抵達澳洲塔司馬尼亞州,直飛了13,560公里!
一位鳥類專家週五(28日)表示,一隻年輕的斑尾鷸似乎創下了記錄:10月13日,牠從美國阿拉斯加州育空-柯斯科克溫三角洲(Yukon–Kuskokwim Delta)的溼地出發,11天又1小時後降落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州東北部的安森斯灣(Ansons Bay),根據這隻斑尾鷸的衛星追蹤數據,這段時間牠並未停下,或降落在途經的任何陸地,只是持續地飛行,至少飛了13,560公里,寫下鳥類連續飛行距離的新紀錄。
塔斯馬尼亞鳥盟(Birdlife Tasmania)召集人維勒(Eric Woehler)表示,這隻斑尾鷸在阿拉斯加被標記,當時是北半球的夏季,牠的身上有著GPS定位器和小型太陽能板,讓國際研究團隊能夠追蹤牠第一次穿越太平洋的旅程,不過由於牠標記時年紀還太小,因此無法確定性別。
對於花費數天時間飛越陸地和海洋的候鳥來說,旅途中轉錯彎可能會致命,但一個意想不到的轉彎,讓這隻衛星標記為234684號的幼鳥創下了紀錄!234684從阿拉斯加出發後首先向西南方飛,飛向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接著穿過夏威夷以西的太平洋,下到南迴歸線附近的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並穿過澳洲和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Tasman Sea)。
維勒指出,一般來說,這時斑尾鷸會飛往紐西蘭,但234684進行了90度大轉彎,最終降落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州東北部的安森斯灣,而這次的轉錯彎,讓該物種假設中的飛行能力又提升了不少。斑尾鷸有著優異的飛行能力與耐力,上一隻最長遷徙距離的世界紀錄「保持鳥」也是一隻斑尾鷸,這隻編號為4BBRW的雄性成年個體2021年從阿拉斯加飛往紐西蘭,連續飛行了13,000公里,打破了前(2020)年自己創下的12,200公里紀錄。
對於234684因為改變路線而創下的紀錄,維勒表示,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這是一次迷路導致的意外,還是本來就是斑尾鷸正常遷徙模式的一部分;此外,234684是單獨飛行?還是和鳥群一起行動?答案也仍屬未知,因為被標記的候鳥數量還太少,讓研究人員無法進一步探究。
維勒補充說:「可能有一半從阿拉斯加遷徙的斑尾鷸是直接來到塔斯馬尼亞,而不是穿過紐西蘭;或可能只有1%;或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生。」維勒另指出,斑尾鷸成鳥會比幼鳥更早離開阿拉斯加,因此234684不太可能是跟著更有經驗的成鳥一起南下。澳洲鳥盟(BirdLife Australia)的杜利(Sean Dooley)則表示,斑尾鷸成鳥有時候會提早幼鳥六週從北極地區起飛,在這段時間裡,年輕的候鳥會為了遷徙而盡量養胖自己──這種鳥能夠縮小內臟,為脂肪騰出更多空間。
而在晝夜不斷的長途飛行期間,234684可能會失去一半或者更多的體重,維勒說明:「短尾水薙鳥可以降落在水面上覓食,但如果斑尾鷸在海上降落,牠就死定了,因為牠的腳上沒有蹼。所以如果斑尾鷸因為疲倦或者天氣惡劣而掉進海裡,那就結束了。」
除了宣布234684創下紀錄的好消息外,維勒也提醒,這起事件不該掩蓋候鳥的重要棲地需要保護的事實,他說:「一個月前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上有一半的鳥類物種數量正在減少,針對地球的狀況,鳥類向我們發出了非常強烈的信號。因此為了保護牠們,我們需要了解牠們如何覓食、牠們如何移動,以及牠們的生命週期為何;如果鳥類無法為回到北半球的飛行建立足夠的能量儲備,牠們將無法生存。」